清華簡《芮良夫毖》新譯

                                                     示子萬金20190303

 

    由《芮良夫毖》全文可見,其文中,已出現許多殷商、西周時期未見之虛詞用法。其如春秋前期之此、矣、所、何、而、必、于呼;春秋初期之未、如、彼;春秋後期之莫、者、當;春秋末期之夫等。

    《芮良夫毖》或成文于魯昭公後齊地文獻,或與管子學派有所淵源。亦即該文屬于春秋末期作品。毖為一種文章體裁,毖原字為

 

原文

    周邦有禍,寇戎氒辟御事,各亓身,恆于富。莫治庶,莫卹邦之不芮良夫乃作。曰:

 

注釋

聚。【周禮·天官·獸醫】趨聚之節。【釋文】聚,本作驟。

寇戎。西戎也,即犬戎、此外南淮夷及東夷亦對西周造成威脅。

晉。《爾雅•釋詁下》晉,進也。毛傳曰晉,臻也,至也。方臻指外寇泛廣來犯之意。

氒。【說文】木本,从氏,大于末。《廣韻•月韻》氒,厥之古文。

辟。《書經·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辟,君主也,臣稱呼王或云氒辟,或曰朕辟。王對臣云乃辟。王自稱余或余乃辟一人或余一人。

御事。《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

縈。【廣韻】縈,繞也。【玉篇】縈,旋也。

靜。【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戁。【詩·商頌】不戁不悚。【集韻】戁,懼也。

寍。【玉篇】寍,古文寧字。

。【正字通】同謐,今文尚書維之謐哉。周頌。誐以謐我。靜語也,今作毖。

夂。【集韻】夂古文終字。

 

今譯

    我周王朝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邦內庶民禍患不斷,外患戎狄侵擾日盛。天子與眾多臣子仍各謀一己之私,競相謀取財富。

    無心體恤庶民所遭困頓之災難,無人憂慮邦國所遇外敵之動盪。芮良夫滿懷憂慮,作詩歌警戒,以為諷諫與告誡,其如是說:。

 

原文

    敬之哉君子!天猷畏矣!敬哉君子!寤贁改繇天之畏。載聖民之繇,間鬲箬否,以自訿求聖人,以謀猷,毋聞繇,毋有

 

注釋

猷。【書·大誥】猷大誥爾多邦。【傳】順大道,以誥天下眾國。猷,道也。

畏。【廣韻】畏懼也。《古文尚書》天威棐忱,威畏同,今文作畏。

寤。《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擗有摽。通悟,覺悟也。

贁。【集韻】敗古作贁。

改。《國語·魯語下》執政未改。改,更也。改正,糾正。

。【爾雅·釋詁】繇,道也。【說文】作,隨從也。繇ㄧㄡˊ通由,用也。

龏。《説文•龍部》龏ㄍㄨㄥ,慤ㄑㄩㄝˋ也。龏同恭,恭謹也。

載。【書·洛誥】丕視功載。記載也。

聖。洪範曰凡一事精通謂之聖。【傳】于事無不通之謂聖。聖,聰明也,才智勝人。

間。隙也,隙者,壁際也。【廣韻】重也,仍也。

鬲。【前漢·五行志】鬲閉門戸。【註】師古曰鬲與隔同。

箬。【廣韻】竹箬也。【說文】楚謂竹皮曰箬。

訿。【集韻】同訾。【詩·大雅】臯臯訿訿。詆,毀也。

。【廣雅】䜋,轉也,欺也。

由。《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由通以。

申。《荀子·解蔽》形可劫而使詘申。申通伸,舒展也。伸展,伸張。

尔。《集韻•紙韻》尔同爾。

脜。【集韻】音柔。面色和柔貌。

厇。【集韻】音磔,張也。【玉篇】亦作磔,開厇也。古同磔ㄓㄜˊ,展開,開張之意。

。【玉篇】,毀也。

 

今譯

    奉勸吾君言行須為恭敬哉!上天可畏矣!奉勸吾君應從失敗中覺悟,須速改弦更張矣!以恭上天之威。

    應恭敬記取民間聖人之施政建言。其有如竹皮不存,竹節焉附矣!其若不為也,必將咎由自取,會招致詆毀與欺譏而不知。

    吾君須踐行去聽取民間聖人之想法,來擴展邦國之謀略與計畫。因此為表現誠意之態度,吾君面對民間聖人時,要懷以憂慮之心,面色勿帶柔和之貌,下放去聽取庻民之道。並應以此向前邁步開來,大刀釜來進行謀劃與改進,如此邦國政事方能幸免災難矣!

 

原文

    貪、𡈊戲,而不寤告。此心目亾亟,富而亾淣莫能止欲,而莫肎齊好。尚恆恆敬哉!

    顧彼後復,君子而受,萬民之咎。而弗敬,之若重載以行,險莫之扶導,亓由不傾?

 

注釋

惏。【廣韻】貪也。惏同婪 ㄌㄢˊ。

。【玉篇】犬驚。【廣韻】豕驚。本作㺒ㄒㄧㄠˋ,引申有亂義。

昆。《詩經·王風·葛藟》終遠兄弟,謂他人昆。漢.毛亨.傳曰昆,兄也。

𡈊。【玉篇】陟立切,音縶。從馬,在囗中。亦羈紲,繫絆之意。

盈。《易經·謙卦·彖曰》人道惡盈而好謙。盈,驕傲也、自滿也。

康。【爾雅·釋詁】康,安也。

智。《管子·法法》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智通知。

告。【增韻】告,啓也,啓發,覺醒。

亾。古同亡。今作無。

亟。【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淣。【莊子·大宗師】不知端倪。或作淣。端,山顚也。淣,水滸也,與倪同。極際也。

甬。【博雅】甬,常也。

肎。《玉篇•肉部》肎,可也。今作肯。

齊。【集韻】音翦。同剪。【說文】斷也。剪取亓齊,故謂齊爲剪。

柬。【荀子·脩身篇】安燕而血理不惰柬理也。柬,擇也。

所。【論語】視亓所以,觀亓所由。所,何也。安也。

卑。《國語·晉語四》秦、晉匹也,何以我?卑,輕視也、藐視也。

崝。【集韻】或作嶒崢也。

邋。【廣韻】邋,邁也。

 

今譯

    對于財貨勿貪婪無厭,對待兄弟勿悖逆昏亂。應抑制驕傲與自滿,之于嬉戲遊逸應有所限制,不可不知覺悟。蓋吾人對感官追求是全無極限,對財貨追逐是毫無止境。對于慾望經常無法克制,又不肯根離柢斷遠離癖好。故須長久不變敬畏上天哉!以利其德矣。

    懲前毖后、顧此后覆,吾君會受上天選擇揀用。會被萬民追究罪過。若對上天經常語辭不敬與藐視,就好比載重車輛行走于陡峭危險山路上,卻無人扶持與引導,其能不邁覆傾倒哉?

 

原文

    敬哉君子,恪哉毋。畏天之降,恤邦之不臧。毋自縱于逸以不圖戁改常而亾有紀。此悳刑不齊,夫民甬憂愓。民之矣,而隹啻為王。彼人不敬,不藍于夏商。

 

注釋

巟。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傳曰荒行而巟廢矣。荒,大也。荒蕪也。

載。《易經·坤卦·象曰》君子以厚德載物。載,承受也。

。【說文】,冕也。周曰,殷曰冔,夏曰收。㝸ㄅㄧㄢˋ,驚懼也、害怕也。

絉。【玉篇】絉,繩也。引申為準則也,法度也。

。【玉篇】【集韻】䋁ㄍㄥˇ同綆。綆,汲索也。

憂。《詩•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憂,戲謔也。

愓。【荀子·榮辱篇】愓悍憍暴。愓,放也。

俴。《爾雅·釋言》俴,淺也。淺也、薄也。

隹。古同,助詞,用于句首,表發端。

啻。【玉篇】買賣云不啻也。【六書故】猶言何止,啻猶止也。

藍。《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在此比喻後朝無法勝過前朝。

 

今譯

    吾君要敬畏上天哉!要謹慎恭敬哉!不可荒廢矣!要畏懼上天會降災禍,要承受邦國之禍患。勿放縱己身安逸享樂,以至于輕慢、囂張、而毫無憂慮去預防災難。

    若害怕改變現行常道與準則,以致邦國淪落毫無法度之田地,如此恩澤與刑罰無法統一,百姓會因此戲謔放蕩。百姓行為若淪為放肆違逆,其誰可為王?如此不知敬畏之人,當然無法超越夏朝與商朝。

 

原文

    心之憂矣,靡所告。兄俤慝矣,恐不和。屯𡈊溢,曰未均。凡百君子,臣,疋收,疋

 

注釋

【說文】眔,目相及也。本作眔ㄉㄚˋ。凡鰥懷等字皆從此。

俤。弟之本字,義為容貌。弟弟面影,有似亓兄,故從弟從人。凡彼此相似,皆用俤。

慝。《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作慝ㄊㄜˋ。慝,邪惡也。

洵。《詩經·邶風·擊鼓》于嗟兮,不我信兮。洵,疏遠也。

員。《詩·小雅·正月》員于爾輻。員,增益也。

余。【周禮·地官】委人,凡亓餘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﨤。同及。帛書本和毛詩作及,﨤爲及之繁文。參見《郭店楚簡》。

《詩·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通進。藎,進用也。後引申爲忠誠。

疋。《廣韻·上聲·語韻》疋,記也。

收。《小爾雅》收,斂也。

由。《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由,遵循也、聽從也。

愨。《荀子·非十二子》亓衣逢,其容愨ㄑㄩㄝˋ。愨,恭謹也、敬謹也。

洵。《詩經·邶風·擊鼓》于嗟兮,不我信兮。洵,疏遠也。

 

今譯

    我心憂慮矣,其無地可傾矣,無人可訴吾衷心憂思矣。如今諸侯國相互怨憎交惡,恐會造成邦國疏遠矣。諸君之所得業已充裕滿盈,猶有餘言不足哉矣。上位眾諸君,及汝所進用之臣,切記收斂、切記守法,切記恭敬、切記疏遠矣。

 

原文

    民不日,尚。先人有言,則畏之。或因斬椅,不遠亓

    毋害天常,各當尔悳。寇戎方晉,謀猷隹。和同心,毋有相

 

注釋

幸。《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幸,慶幸、欣幸、幸災樂禍。

憂。《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慮也。

殹。《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殹。殹,兮、也。

虐。【書·湯誥】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虐,苛也,殘也。

斬椅。《詩經.豳風.伐柯》伐柯伐柯,亓則不遠。斬伐同義換用。椅同柯,惻同則。

戒。《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戒通誡,告誡。

摶。摶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被存。摶,集聚也、結合也。

勒。【增韻】勒,抑也。【玉篇】抑,勒也。

 

今譯

    庶民百姓雖竟日幸災樂禍,尚且憂慮諸侯國間,互不恭敬相互怨憎。先人有言,若是如此則應以威嚇嚴懲之。然或有因《詩經.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之襲,如此便不會遠離法則。

    諸君毋違天常,恪守汝德。外敵正犯,謀道惟誡。和諧同心,勿有相迫。

 

原文

    恂求有才,聖智力。必罙亓厇,以亓狀。身與之語,以求亓上

 

注釋

恿【說文】恿,氣也,健也。亦書作勇。

暴【孟子】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朱註】暴,顯也。

 

今譯

    應放下身段,禮賢下士,四處覓訪搜尋民間有才者。之于聰明睿智之才、勇猛有力之人,皆須三顧茅廬以顯誠心,以現其況,使民已詳。屈尊以求,躬身談訪,以求其佐。

 

原文

    昔才先王,幾有眾。{恆治}庶戁,甬建亓邦。平和庶民,莫敢,{萬民}之,不{戁以寍}。

    {民}甬保,罔有怨。恆獻亓力,畏,先君以多功。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俑。禮記孟子之俑、偶人也。俑厵偶之假借字。此指創業惟艱之時,少有協襄之人才。

。【博雅】㤠㤠,憂也。或作

憧。【易咸咸卦】憧憧往來。憧ㄔㄨㄥ,意志不定也。安定,靜止。

戾。《詩·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職盜爲寇。戾,安定也,靜止也。

協。《書·堯典》。傳曰合也。協和萬邦。協,合共同也。

誦。【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誦通訟。

靜。【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燮。【書·洪範】燮友柔克。【爾雅·釋詁】燮,和也。 

讎。《書•泰誓》誕以爾衆士,殄殲乃讎。同仇也。仇敵。

 

今譯

    往昔先王有才,身邊何來眾多協襄人員,先王常專心治理國政,庶幾免無各種災難,以此建立邦國。使庶民平正和諧,令其意志未敢放縱也。萬民平和安定伏之于國,邦國方無難以寧。

    百姓因此和睦安定,毫無怨言與非議,常爭相貢獻一己之力。威服四方諸侯,安定邊境讎敵,前代君王因此建立許多功勛偉業。

 

原文

    古{戁不寍},{氒讎亾燮}。{隹我}元君,甬有聖政悳。以力及作,燮仇啟國。以武及恿,衛相社禝。慈幼弱,茕蜀。萬民俱,邦用昌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褱。【師古註】褱,古懷字。

羸。《國語·周語》。此羸者陽也。弱也。

茕。《書·洪範》。無虐煢獨。茕ㄑㄩㄥˊ,單無兄弟也。

蜀。【爾雅·釋山】蜀,獨者也。

憖。【晉語】庇州犁焉。憖ㄧㄣˋ,願也。

熾。《詩經·小雅·六月》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熾,強盛也

 

今譯

    我邦國未建之初,天下混亂不寧,邊境外患未平。惟昔我開國君王,以有超凡之德政,戮力作為,靖定仇敵,建立邦國。武備勇兵,衛輔邦國,關懷愛護年幼弱童,救助照顧鰥寡病痛,孤獨無依人種。萬民皆願拱護來朝,邦國因此繁榮強盛也。

 

原文

    二啟曰:天猷畏矣,豫命亾成,生{尔悳}戁。不秉純悳,亓厇用失縈。莫好安,于可有?莫,而不智允盈。莫{當尔悳},{而不戒悳}刑。自起俴虐,邦甬不寧。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情。《韓非子·主道》虛則知實之情。情,謂情實也。實情也,情況也

靜。《墨子·非攻》卿制大極,而神明不違,天下乃靜。靜,止也、安定也。

爯。爯古文同稱。

立。【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亓牧,立亓監。立,置也,建也。

智。同知也

允。《書·堯典》允恭克讓。《爾雅》允,信也,誠也。

盈。《易經·謙卦·彖曰》人道惡而好謙。盈,驕傲也,自滿也。

虐。《書經·盤庚中》殷降大虐。虐,災禍也,災害也。

 

今譯

    臣再啟表奏:上天可畏矣!懈怠天命必萬事無成,徒增邦國德政困難。若德政不秉,則政治施展措施會淪為空轉。若未能安定現況,何來永久安定矣?

    一邦之國一但不稱信制度與準則,又毫無誠信可言與驕傲自滿。原本德政不能正當實行,卻又恩澤不戒慎分明,刑罰不並齊,自然會引發淺顯之災禍。雖說是星星之火卻足以燎原,邦國當然會因而開始不得安寧。

 

原文

    凡隹君子,尚藍于先舊。道善贁,卑匡以戒。{恭先}功績,龏潔祀。和悳定刑,百有司。疋訓疋教,疋裁疋謀,各圖羕,以交罔謀。

    天之所懷,莫之能,天之所枳,亦不可懷。反反亓亾成,甬匡可畏,悳刑絉,民所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讀。【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讀猶瀆也。

亯。毛詩之例,則獻于神曰亯,神食亓所亯曰饗。

政。《詩·大雅·皇矣》。亓政不獲。釋文曰政,政教也。

羕。釋詁曰羕,長也。引申之爲凡長之偁。

交。《小爾雅》交,易也

罔。《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維亓優矣。罔,災禍也、冤屈也。

枳。【孔叢子·刑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小爾雅】枳,害也。

反反。《詩經·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板板本作反反違背常道也。

態。《楚辭•離騒》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態,情狀也,態度也。

絉。【玉篇】絉ㄕㄨˋ繩也。引申為約束,制裁。

訞。《荀子·非十二子》如是而不服者,則可謂怪狡猾之人矣,邪惑也,怪誕也。

。《玉篇•言部》ㄆㄧˇ,具也。今作庀。

 

今譯

    上位諸君,汝等之德行尚難超越前人矣。其因汝等所行之道業已輕慢敗亂,所施之善亦又已乏善可陳,希望汝等要匡正錯誤並引以為戒。恭敬宣揚先帝功績之時,須要誠心聖潔祭祀之。

    調和德政,確行刑律,朝政百官各有所司。記得誡導,記得育誨,記得栽培,記得謀劃。各種政事須圖永續經營之態,來改變既有不良屈解之謀劃。

    上天所要關懷者,無人可毀敗也。上天所要毀滅者,無人可保護矣。自己乘戾違反常道,是會造成毫無成就,如何以此來匡正威信矣?蓋因德政刑罰約束制裁與否,百姓就具此產生邪惑與怪誕矣。

 

原文

    約結繩剸,民之關閟,如關柭扃鍵。繩剸既,而五相,遹易凶心。研甄嘉惟,料和庶民。政命悳刑,各有常次。邦亓康寍,不逢庶戁。年成,風雨時至。

    此隹天所建,隹四方所祇畏日。亓罰時當,亓悳刑

 

注釋

約。【詩·小雅】約之閣閣。【傳】約,束也。

結。【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說文】締也。

繩。《淮南子·天文》亓佐后土,執而制四方。繩,規矩也、準則也。

剸。【荀子·榮辱篇】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師古曰剸,讀與專同。獨斷也。

閟。《說文解字·門部》,閉門也。

。柭ㄅㄚ木棒。

扃。《說文》扃,外閉之關也。

鍵。《淮南子·主術》五寸之鍵,制開闔之門。門閂。扃鍵同今關鍵也。

政。《論語·有政》政者,有所改更匡正。政者,正也。

五相。《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衆。

遹。《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遹ㄩˋ,遵循也。

㝅。㝅古文穀字。

焚。《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焚,燒田也。

義。《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義,適宜也。

 

今譯

    邦國之規範與制度,實是制約百姓之關鍵也。有如門栓其若滑順,法令自然合乎規範。各司官員之作為必柔順以具,如此可改變原本兇惡之心。考察甄別良好之謀略計畫,調和百姓和諧相處。如此政策、法令、德政與刑罰,各有正當執行之秩序,邦國就會安寧,不會遭遇到各種災難。就會五穀豐收,風調雨順。

    此類政令德刑、邦國制度、社會規範,皆是上天所設置,是天下四方皆須敬畏之。上天所設處罰與規則,皆合于時宜而恰當,所設之獎懲制度都,亦是合適也。

 

原文

    如關柭不閟,而繩剸失,五相不,罔肎獻言。人訟違,民乃囂,靡所并依。日月星辰,甬交亂進退,而莫得亓次。歲廼不厇,民用盡,咎可亓如哉。

 

注釋

揆。《左傳》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揆,管理也。

疆。疆通彊。

攼。《周書》我于艱。《集韻•翰韻》曰。《説文》曰攼止也。

嗥。《說文》嗥,咆也。

。《莊子•天連》至貴,國爵並焉。并通屏、摒。摒除也,拋棄也。

戾。《墨子·尚同中》戾通癘。疫病也。

台。《書經•湯誓》今汝亓曰夏罪亓如台?台表示疑問。台,何也。

 

今譯

    又譬如門栓若不滑順,法令就會不合常規,官員就不會勤勉努力,其皆不願意進獻建言。諸多禮儀皆被違犯,百姓于是輕薄狂妄,行為無所依傍。日月星辰因此打亂運行規律,不再有順序輪迴,歲次因而不合常規。百姓或因得瘟疫病死,此其罪過將何以堪矣!

 

原文

    人,則如禾之有,非人,吾靡所以詣。我之不言,則畏天之發, 我亓言矣,則者不美。

    民亦有言曰謀亾小大,而器不在利,屯可與願,而鮮可與隹曰。于呼畏哉!言于淵,莫之能測。民多艱戁,我心不快。戾之不{可活}。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朕。《爾雅》朕,我也。于秦朝前,不論尊卑,皆自稱曰朕。

沖。《書•盤庚下》肆予沖入,非廢厥謀,弔由靈。沖,通僮。幼小也。

稺。《詩•小雅•大田》去亓螟螣,及亓蟊賊,無害我稺。稺ㄓˋ同稚。

折。《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折,摘取也、弄斷也。

爰。會意。甲骨文字形。本義引也,援引也。

幾。《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亓幾矣。幾,危殆也、危險也。

屑。《管子·地員》五沙之狀,粟焉如屑塵厲。屑,細碎貌、微小貌。

于呼。于呼今書嗚呼。

罙。罙,深也。此以今字釋古字也。

 

 

今譯

    我年幼無知,就如尚未長大之幼苗。有如未結實果粒,其智慧未開,無法引經據典來獻言。然若我不發言,畏懼上天恐將會降災禍。若我說出,又皆是瑣屑且不美之言辭。

    世俗有言,謀略計畫無分大小,犧牲器物不在美善。眾人皆能如順汝願,然鮮有能與汝同謀同劃。嗚呼哀哉!蓋言語之內涵,有比萬丈深淵無可透底,無人可揣測矣。今日百姓諸多艱難,我心實為難過矣。吾罪不可活矣。

 

原文

    亾父母能生,亾君不能生。吾中心念,莫我或,吾恐之及身,我之不{},{社禝}是失,而邦受亓不寍。

    吾甬作(毖)再夂,以寓命達聖。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絓。《廣雅》絓,懸也。通掛。懸掛。

辠。《楚辭•九章•惜往日》何貞臣之無辠兮,被離謗而見尤。辠,犯法也。辠同罪。

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晉語】德不純而福祿以至謂之幸。或表敬。

 

今譯

    今日百姓雖艱辛困苦,但無父母尚能生存,一邦之國不可無君,無君之國不可活也。吾衷心掛慮滿腹憂傷,非吾較賢能有才。然若不表出,吾恐獲罪及身。雖吾不德,然若無法得倖,實乃邦國之失。而邦國亦此不得安寧。

    是以吾書此兩首,用于警戒之詩,以為寄託吾之規勸,希傳天命,以達天令。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示子新注老子德道經

                                                                                                                       示子萬金撰于臺南20180303

壹.德篇

一章38

德不德,是有德下德不失德,是㕥无德。

上德无為而无㕥為也,上仁為之而无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𤻮也,則攘臂而之,故失矣。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義而后禮。

夫禮者忠信之,而亂之首也。,道之華也,而之首也。

是㕥大丈夫,居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實不居亓華。厺皮取此。

 

德.為人格或事或物之等地.概分上.中.下.有.無.得.失.其標準應是合乎當時社會之準繩.

    東周春秋戰國各國.書尚未同文.或德字原代表得字.因有本章.后人才又將德作第二種解釋.其將德字當作品行人格之等地來解釋.如失德乃是人品失格也.無德乃是人品無道無格也.

不德.德.得也.升也.惠也.是以不德.謂不獨得也.不強得也.

③㕥.以之異體字. 不失德.謂不欲失其所得. 𤻮.應之本字.當也. 乃.假借用扔. 

道.順也.理也.【書·大禹謨】道心惟微.道.又所行道也.道被引伸爲真理也.道理也.概指當時社會行為之道理或真理.以為社會之準繩也.

泊.通薄.輕微也.不厚道也. 試.通式.模範也.樣式也. 愚.戇也. 亓.古其字.

厺.古同去字. 皮.《說文解字》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又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

 

上德者所為諸事.均非己身欲其所得而為之.蓋其品本有格也.是以謂之有德者.

下德者所為諸事.蓋均己身不欲失其所得.是以謂之無德者.無德者乃是人品無道無格之謂矣.

上德者生性不為得.故不會因己身欲得其利而去為之也.

上仁者生性雖會為其所得.但不會因己身欲得其利而去為之也.

上義者生性會為其所得.且會因己身欲得其利而去為之也.

上禮者生性會為其所得.且會因己身欲得其利而汲汲為之也.徒其然終無所獲矣.以致胡亂所為.此舉有似將德舉臂而扔棄之.是以謂上禮者失其道理矣.

失道乃是行為失理.失理后就續失德.失德乃是行為無品.無品后就續失仁.失仁乃是行為無情.無情后就續失義.失義乃是行為不分法則.不分法則而后就續失禮.失禮乃是行為不當矣.

是以禮者為忠信轉變成不厚道時所生矣.禮者實為眾多亂源之首惡矣.

昔者當道理被實行時.其狀有如繁花之盛開也.頓時成為社會之準繩與模範也.故道理實是戇厚樸實表率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應去除偽善之面具.而往此厚道不輕薄.實在不浮華之德道路途向前邁進也.

 

示子悟01:

   東周春秋戰國各國侯王為政皆尚得利.以唯利是圖一語概括稱之不為過矣.是以當時諸子百家.環繞利字一語大鳴大放.一時為之風靡.

   當時各國書尚未同文.或德字原以代表得字.老子得道一書中之上德不德.是有德.下德不失德.是无德一詞.示子以為應是:上得不得.是以有得.下得不失得.是以无得.

    概老子得道一書中主述得與為二者.其透析各國侯王.得利之等級.謂上得者係不為得而有所作為.下得者實堅持不失得方去作為.故老子分稱其為上得者與下得者.而后或因時代變遷.或因秦始皇令書同文之故.促使上得者與下得者轉變成現今之上德與下德.老子又謂上德者係有德也.下德者係無德也.當然其意有所指為執政者耳.

    唯老子得道一書中無稱中德者.示子僭其位越俎代庖為其補上.其為:上德不德.是有德.中德好德.是庸德.下德不失德.是

 

二章39

之得者,天得一㕥清,地得㕥寧,神得一㕥得一㕥盈,王得一而㕥爲,亓致之也。

天毋已清將恐,胃地毋已寧將恐,胃神毋已霝將恐歇,胃浴毋已盈將恐,胃矦王毋已貴㕥高將恐。故必貴而㕥賤爲本,必高矣而㕥下爲𡉝

夫是㕥矦王自胃孤、寡、不𥞤,此亓賤之本?非?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昔.始也. 一.泛指人.事.物之始也.物之極也.此指德道之終歸也. 

霝.古同靈. 浴.假借用谷.謂山之溪谷.終將谷川匯成溪河也. 矦.古侯字. 

正.政也.整治也.《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 胃.假借用謂. 

連.接合也.接續也.謂天地會復合.再度併成混沌. 發.動也.謂地動也.地震也. 

渴《廣韻·入聲·薛韻》渴.水盡也. 𡉝.基之古字. 

𥞤.穀之古字之一.不𥞤.自我謙虛之詞. 與.同歟. 

致數與无與.《說文解字·舁部》與.黨與也.謂同類.朋黨也.數與.言指一般百姓也. 

无與.無朋黨.無同類也.蓋言鰥寡孤獨廢疾者.皆須有所養也.

 

凡能使人.事.物達德道之終歸時.均有下列諸象生成也:

天達至極和諧時.會天晴氣清.地達至極和諧時.會地平安寧.

神達至極和諧時.會靈氣滋養.谷達至極和諧時.會川溪滿盈.

侯王達至極和諧時.會治理公正國泰民安.凡此皆因始得一有以致之也.

若天不能天晴氣清.恐天地會復合再度併成混沌.

若地不能地平安寧.恐大地會帶來地動山搖.

若神不再靈氣滋養.恐神祇會衰歇無法滋養萬物.

若谷不再川溪滿盈.恐溪河會枯竭.百川無法匯流成河海.

侯王不能治理公正.恐不再高高在上受人尊崇.會被推翻倒蹶下臺.

是以侯王欲達尊崇之地位.均須以基層為根本.苟將欲登高位.亦須得以下層百姓為基礎也.

是以侯王自覺與眾不同.才自稱孤家.寡人.或不榖.此已表示己身可不事生產.此觀念不正說明.其以低下階層為根本乎.非者也乎.

是以侯王.除應關懷一般百姓.對於鰥寡孤獨廢疾者.皆須處處為其畜養.不宜一味心想.如何剽得美玉與鑽石矣.而藏諸海角七億矣.

 

三章41

上士聞道,能行于其中中士聞道,若下士聞道,大𦬫之。弗𦬫不足㕥爲道

是㕥建言有之曰:道如,進道,夷道如。上德如浴,大白如𪑾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質,大方无,大器成,大意希聲,大象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上士.中士.下士.有若后來佛教之六根利鈍.有大根利.中根機.小根鈍三者.其中有非利非鈍者謂之中根機. 堇.假借用僅. 亾.古同亡. 𦬫.笑之古異字. 

建.立也.置也.又建言或可謂古時有言也. 愳.懼古字也.恐也. 

費.通拂.逆也.違背也. 芮.繫于楯后之絲帶.謂似退也. 纇.絲節也.謂瑕疵也.缺點也. 

𪑾.垢黑也. 揄.揮動也.揚舉也. 渝.變污也. 禺.區域也《管子·侈靡》是爲十禺. 

.魯頌毛傳曰.曼.長也. 刑.通形. 16.褒.大也.《淮南子·主術》一人被之而不褒.萬人蒙之而不褊.

 

上根利者聽聞道理后.會勉強遵行.中根機者聽聞道理后.仍滿腹疑惑.感到似有似無.下根鈍者聽聞道理后.會大笑嗤之以鼻矣.其若不笑.反更顯現道理是不足以為道理矣.亦即為道理之道.須經得起他人之謿笑也.

古時或有所云:吾人左右驚視道理.道理有似背我而倒退.吾人愈追道理.道理倒退得愈遠.看似平坦之道理.照應我心之瑕疵愈是顯著矣.

上德者有似山谷之溪河.因其能容納百川.雖其源流原本清澈太白.經流至下游終會被染黑矣.

其為德行廣大者.愈是顯示自身能力之不足.其為方欲修道樹德者.必會用心努力.往目標路途向前邁進也.

道理之本質是貞定.易被誤看似有所污染有似變質也.道理之格局大方.會令人摸不找其邊際也.

大機大器者也.其有若九鼎瑚璉不可卒成.蓋天縱英明也.無法令其一日可成矣.

其為心懷寬大意志者.無須發聲眾人亦可明白其意也.

仰視天空氣象萬千.皆始於萬里無形.道理深隱浩瀚令人無法直呼其名.唯有道理有善始且有善果也.

 

四章42

也者道之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氣㕥爲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𥞤,而王公㕥自名也。𢿃而益,或益之而𢿃。故人之所教議而教人,故強者不得死,我㕥爲學𠇑

 

勭.同動. 中.【左傳·文元年】舉正于中.民則不惑.舉.中氣也. 

勿.不為也. 𢿃.【說文】減損也. 𢿃.損古通字. 夕.莫也. 

良.墓也【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 𠇑.甫也.始生已者也.

 

道理會隨時空循環.往復輪迴運動而生變化矣.道理處於柔弱時.其作用力最大也.

天下萬物會隨時空循環.生成有形體.有形體又會變化生成無形體也.

道理始於混沌.而后分離成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會相交輪轉成為中氣.而后形成一種均勻之磁場.萬物就此狀態中產生矣.

萬物皆背陰而向陽.並在中氣中互相激蕩.生成全新和諧物體與物種.

天下人之所惡乃孤(父.母亡謂之孤)、寡(喪偶謂之寡)、不𥞤(無子嗣謂之不𥞤).然王公卻用此字言來自稱矣.

當道理於循環變化時.不可當其走向減損時.而自作增益也.當其走向增益時.而自作減損也.因道理精神之所在.係順其自然而已也.

深怕自己為學囫圇吞棗矣.是以勿將未經討論過之所學.再傳授與他人.其因為強制推行之死知識.皆不得善果矣.道理一向奉守此理念.其有若生已者.父也.

 

示子悟02:

    本章中書: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𥞤.而王公自名也.此一詞有顯其突兀而不對稱矣.

 

五章43

天下之至柔,于天下之致𡏃,无有入于无,吾是㕥知无為之有也。不言之教,无為之益,下希能及之矣!

 

𡏃..天陰塵也.天色陰暗貌.《詩》㙪㙪其陰. 閒.間也. 益.饒也.飽也.凡有餘曰饒.

 

當道理因時空循環.處於當下最柔弱時.此時作用力最大.此刻道理可奔馳於天昏幽暗之處.其力量出自於無形.能深入毫無縫隙之時空核心領域內.

此時吾人就可明白.為而不為得之益處.凡事勿庸靠言論來教化.正是不為得之益處.當下實難以再尋覓比道理有更效用之妙法也.

 

示子悟03

    老子得道一書中之无為一語.應是無為所得而為之之省語.是以無為而治應是無為所得而治.現今各傳本所譯或有誤矣.

    以今日視之.為政也應無為所得而為之政治也.不應祿祿若玉.硌硌若石.而藏諸海角七億矣.

 

示子悟04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致𡏃.令示子聯想其為電磁波之運作也.

 

六章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得與亾孰病?甚愛必大,厚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㕥長

 

多.重也. 費.散財用也. 臧.通藏也. 乆.古同久.

 

名譽重要乎.或亦身體重要乎.身體較重乎.或亦身外之物較重乎.欲為而有所得較有害乎.或亦為而不為得較有害乎.

過分愛財終會破產.過於斂財終致一無所有.是以知足就不致屈辱.適可而止就不會咎由自斃.如此才可長駐久安也.

 

七章45

若缺,亓用不,大盈若𥁵,亓用不𡩫。大直如,大巧如,大

靚可㕥爲天下正。

 

成.盛也. 幣.通敝.殘餘也. 𥁵.和也.深也. 𡩫.作窮解. 誳.古同詘.寸而伸尺也. 

贏.【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撟幹欲孰于火而無贏.贏.過孰也. ⑦㶧.【玉篇】熱也. 

趮.急切也.急躁也.《管子.心術上》搖者不定.趮者不靜. 寒.窮窘也. 

靚.明也. 炅.見也.光也.【廣韻】炅.光也. 請.承受也.取得也.

 

道理本豐盛但看似有所欠缺也.然一起作用是不留殘餘也.道理本充實有如同深淵不可測.其作用無窮無盡也.

道理筆而直又看似會伸長也.道理本靈巧但似有如笨拙矣.道理有似大師撟弓.看似用火過孰實是有所餘熱.恰可撟弓以屈也.

躁動是因其不靜.故可克服窮窘.明亮之所以勝光芒.乃因光芒會消失.是以唯有明亮.方可導正天下.皆因道理之本質是光明正大也.

 

八章46

天下有道,走馬㕥。天下无道,戎馬生于郊。罪莫欲,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卻.退也. 糞.以戰馬踏糞作有機肥.喻大才小用. 𢢸.禍之古文. 憯.【說文】痛也.

 

當天下道理遍布.社會安定時.戰馬大才小用.會被遷往田裡踏糞作有機肥.天下無道理時.社會混亂戰火四起.懷孕母馬都會被送上戰場.無法受到照護.而只能在郊外生產幼馬.

罪惡根源莫厚于無窮之欲望.災禍莫大于不知足.過失皆因貪得無厭所導致矣.

是以有知足之心.方可長久維持平身之滿足矣.

 

九章47

不出于戶㕥知天下,不牖㕥知天道。亓出也𢑃,亓知也𢑃

是㕥𦔻人弗行而知,弗,弗為而

 

規.有法度也.謂不為牖戶所限也. 𢑃.似古彌字. 𦔻.同聖. 見而名.見.現也. 

名.稱說也.指名出也.

 

知道理者足不出戶.而能知天下事.不因窗戶過小而有所限制其觀天象知規律之能力也.

知道理者外出歷遊.當其越走越遠.因外面知識廣闊.頓時感覺以前窩居在家.有如井底之蛙.以前所學知識稀而少矣.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弗行而知.弗現而明.皆因其爲而不為得之生性也.大凡諸事自然而然垂手可成也.

 

十章48

學者日益,道者日𢿃𢿃𢿃,㕥至无為也,无為而无不為。

將欲取天下也,恆无事,及亓有事也,有不足㕥取天下矣

 

或《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爲學者.其文飾逐日而增.求道理者.其文飾隨日而減.減之又減.有以減至爲而不為得之地步.不為得而不去為得而為之境界也.

欲將取任邦國而王天下者.均須以不擾民為本也.苟以繁苛政事擾民.其將不足以取任邦國而王天下矣. 

 

十一章49

𦔻人恆无心,恆㕥之心爲。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信也。𦔻之在天下,𢡁𢡁焉為天下心。百耳目焉!𦔻人皆之。

 

百省.猶百姓也. 德.同得也. 𢡁𢡁.同歙歙.心熱貌. 渾.大也.齊也. 屬.附著也.歸於也.

孩.古字咳.小兒笑也.謂如對嬰兒笑也.看待之.

 

知道理之聖人永無私心.恆以百姓之心為己心.對於善者會善待之.之於惡者亦善待之.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對得善也信者以信之.得善卻不信者亦信之.此謂得信也.

知道理之聖人在其位.常熱衷於天下人回歸一心.如此可令百姓皆回歸其內.有如其耳目與從屬般.知道理之聖人有如對嬰兒般笑著.以此來以看待之也.

 

示子悟05

    現今本老子德道經.示子以為最初本應是老子得道書.其主論述得與利之道理.目的欲以糾正東周春秋戰國各國侯王.當時為政者凡事唯利是圖之風.各侯王所為諸事皆為得利.無利可圖則不為矣.

    老子以為為政者凡事應無為得利而治之也.應以百姓利益為根基.是以書中以得.利.為.民.道.五字為中心而論述之.如此以抗諸子百家.環繞利字一語大鳴大放之謬論矣.

    最初本老子得道一書內容.示子以為泰半為其門下或后進所添加轉述.有致今日傳本與最初原著本已失真其原味矣.可謂味無味矣.譬如得.利.為.民.道.五字中之道字.原道係專指諸事道理之論述也.其義非今日之道也.

    示子以為最初本老子得道一書就其內容自不宜稱經.稱經者或謂特指宗教典籍者.或謂學科專門著作者.或謂有特殊價值被尊為典範之著作者.

    示子以為經者千年不移之準則也.或萬年不毀之道理也.然以老子於當時神君權封閉年代裡.能有不信神權不畏君權.就獨樹一格而論述得之道理.此擧令示子感佩五體投地.就此示子讚同老子得道書晉升為經也.

    又最初本老子得道書.得字被后人轉成德字.原本只論述得之道理之道.道字又被為其門下或后進所添加轉述.造成今日現行本道德經內容.分述德與道二事.可謂一味無味矣.

    示子以為但看今通行本老子道德經為老子另一著作.與最初本老子得道書為兩本不同書本.或不致心有旁騖.不倫不類之反應也.

 

十二章50

入死生之徒十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勭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㕥亓生生也!蓋聞善生者,行不虎,入軍不被甲兵。

兕无所亓角,虎无所,兵无所容亓刃,夫何故也?㕥亓无死地焉!

 

執.與慹同.謂畏威懾服也. 陵.登也.升也. 闢.避也. 

矢.虎也.矢【爾雅·釋詁】矢.弛也. 橢.假借用椯.擊.馬策也. 昔.使粗糙也. 

蚤.爪也.

 

出世曰生.入土稱死.出生后能幸運長壽者十之有三.短命夭壽者十之有三.本可活至長壽.而后咎由自取自尋死路者.亦十之有三.何故也.以其生活太豐富也.享受太超過之故也.

曾聽聞善於畏威懾服眾生者.其登山行走時.不會避開懶散老虎.在軍隊作戰時.不會避開兵刃之殺傷也.

夫野牛雖兇.無法以銳角攻擊之.老虎雖猛.亦無法以掌爪來撲抓之.兵器雖鋒利.無法以刀刃來傷害之.何故也.係因善於畏威懾服眾生者.根本不會被引入致死之境地也.

 

十三章51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

是㕥萬物𢍜道而貴德。道𢍜德之貴也,夫莫之𡬠而恆自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之、之、之、養之、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也,長而弗也,此之胃玄德。

 

𢍜.同尊.引申以爲尊卑字. 𡬠.漢隸釋與爵同.謂不以器限. 

祭.際也.至也.【尚書·大傳】祭之言察也.言人事至於神也. 遂.養育也. 

亭.民所安定也. 毒.通督.治理也. 覆.保護也.庇護也. 寺.法度也.守也. 宰.治也.

 

元道生長萬物.得之而養育萬物.萬物以不同相貌與形態.各自發展與成長也.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得也.道之所以被尊崇.得之所以被貴重.起於道生長萬物.而不加以限制干涉也.得之而后畜養萬物.而不加以主宰控制也.其猶人事於神也.皆順其自然而已.

元道生長萬物.得之而后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成熟與結果也.使其受撫養.督理與保護也.

元道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也.撫育萬物而不假借律法來看守也.導引萬物而不加宰治也.此所謂奧妙玄遠之得也.

 

示子悟06

    示子以為本章德字皆作得字解釋或較合乎原意也.

 

十四章52

天下有始,㕥爲天下母;既得亓母,㕥知亓既得知亓子,復守亓母,沒身不殆。

塞亓,閉亓門,冬身不堇;啓亓亓事,冬身。見小曰,守柔曰強,用亓光,復歸亓䀠,道身,是胃襲常

 

①㙂.牆墮也. 悶.懣也. 濟.賙救也. 棘.【詩·邶風】吹彼棘心.【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⑤䀠.左右視也.引申為明智. 毋.同无. 央.通殃. 襲.衽袍也.小斂大斂前衣死者謂之襲. 常.同裳也.

 

以宇宙元始混沌.作為天下眾生之母體.既得母體就可瞭解其子嗣.既瞭解其子嗣.會再輪迴去秉守其母體.終身輪迴不止.

堵塞墮牆.關閉牆門.目的在於防患未然.終其一身永不休止也.啟結懣怨.事后再來救濟.終身顯然不可有所成長也.

夫能察微小光芒細節者方稱明智也.能保持柔弱作用者可謂強勁也.

引用微小光芒來輪迴復歸於明智.天下無道理則吾人身受其害.是謂之襲常.襲常就如小斂.大斂前之衽袍衣裳.可確保輪迴之軌道上順利進行也.

 

十五章53

使我𢴲也。行于大道,唯。大道夷,民甚好甚除,田甚,倉甚虛。服文采,帶利財有餘,是胃盜夸,盜非道也!

 

𢴲.汲水具也. 知.智也. 佗.施及也.《詩·小雅·小弁》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畏.惡也.怯也.《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畏畏釋怯威也. 

葚.桑實也. 解.曉悟也.明白也. 朝甚除田甚芜.每早除草田亦荒蕪. 

猒.飽也. 貨.寶用物也. 盜.私利物也.【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爲盜.盜器爲姦. 

夸.奢也.

 

如此可使我汲取智慧也.當發揚大道理時.唯有布施方得令萬物心服.待大道理布達平順時.人民即可曉悟明白也.

人民朝夕辛勞除草.田地依然荒蕪.倉庫仍蕩然空虛無禾無穀.而上位者.仍著錦繡衣裳.佩鋒利寶劍.飽食美飲.寶貨財物皆豐富有餘.此謂私利奢侈矣.私利奢侈非道理也.

 

十六章54

善建者不者不脫,子孫㕥之身亓德乃,脩之家亓德有餘,脩之鄉亓德乃長,脩之邫亓德乃脩之天下亓德乃。㕥身身,㕥家觀家,㕥鄉觀鄉,㕥邫觀邫,㕥天天下。吾何㕥知天下之然?㕥此

 

拔.動搖也.改變也. 抱.通保.保護也.愛護也. 屯.難也.《易》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脩.治也.習也.【書·說命】爾交脩子. 夆.古借爲峯.山耑也. 

溥.廣大也.《詩經·大雅·公劉》瞻彼溥原. 

觀.【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關.勸也. 茲.哉也.

 

善於開創者必堅而不搖.善於護道理者必抱而不離.其子孫皆能遵循守道理.道理當然會無所阻擋.會綿源不絕.會延續不斷.

將道理習於自身.其德性就會真實純正.將道理習於居家.其德性就會豐盈有餘.將道理習於家鄉.其德性自會綿綿長長.將道理習於邦國.其德性就會達到巔峰.將道理習於天下.其德性就會廣大普及.

是以用道理自修其身.再來觀照他身.用道理自修其家.再來觀照別家.用道理自修其鄉.再來觀照鄰鄉.用道理自修其邦.再來觀照別國.

以道理平天下.再來察看觀照全天下.我何以知天下之況也.天下之所以如此矣.是道理之使然也.

 

示子悟07

    示子以為本章道字皆作道理解釋或較合乎原意也.

 

十七章55

含德之厚于赤子。逢𢔯𧍥𧏅鳥猛獸弗。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離至也。日號而不𢖻,和之至也。和曰常知,曰䀠益,生曰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比.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 𢔯.蟲名蝲蟽. 𧍥.水毒蛇也. 

地.第也.但也. 𧏅.螫古字. ⑥㩴.謂覆手持之也.今俗別作掬. 

之.離也.至去也.謂離合也. 朘.縮也. 精.正也.善也.好也.【禮·經解】潔靜精微易敎也. 

冬.古文終字. 𢖻.惠也.廢矣. 祥.變異之氣.【疏】祥者.善惡之徵.

 

為而無為得后而含得之深厚者.有如初嬰也.初嬰雖遇毒蟲蛇蠍.初嬰不會蟄咬毒蟲蛇蠍.初嬰小手雖抓猛獸.自然不扣傷猛獸也.

初嬰骨軟筋柔之小手.自然而然握物牢靠.初嬰雖不認知雌雄為何離離合合.動物雖離初嬰.初嬰自身不遷怒矣.此因肇於初嬰潔靜精微之故也.

初嬰會整天哭叫不止.是因天地和氣極其旺盛之故也.和氣可顯示常規之智.常智可增益明慧.生疏為變異氣象之徵兆.生氣發怒皆起因於逞強.

大凡諸事.諸物過分強壯.就會輪迴走向衰老.此象一現是謂之無道.無道即不遵守常道.不遵守常道走向滅亡是遲早之事矣.

 

十八章56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亓㙂,閉亓,同亓𡑁亓紛,是胃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而貴,亦不可得而,故爲天下貴。

 

光.似炅之光也. 𡑁.【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 坐.處斷也. 

閱.【廣韻】閥.閱也. 玄同.示子以為玄同乃大道之行也.君子所見相同也. 淺.假借用賤.

 

智者少言.多言非智.是以堵塞墮牆關閉牆門.所以防患未然也.

善用微小光芒.就能顯現稽久塵垢之細節.處斷觀察所見之經歷.就能解決其紛擾.如此即是所謂玄同.玄同也者即大道之行也.君子所見略同也.

故得厚者不會硬是要求得來以親近.亦不會硬是要求得加以疏遠.

得厚者不會硬是要求得來以謀利.亦不會硬是要求得加以殃害.

得厚者不會硬要是求得來以尊崇.亦不會硬是要求得加以貧賤.

正因如此.得厚者方為天下萬物所尊崇也.

 

十九章57

㕥正邫,㕥用兵,㕥无事取天下。吾何㕥知亓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𢑃,民多利器,而邫家茲昬,人多知而物茲起,法物茲章而盜賊多有

是㕥𦔻人之言曰:我无為也而民自化,我𡥃靜而民自正,我无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

 

之.治也. 畸.異也.奇也. 茲.通滋.滋生也.繁殖也.【揚子·太經】天不之茲. 

昬.古同昏. 何.儋也.俗作荷. 𡥃.與好同.  事.營也.治也. 

朴.同樸.質樸也.樸實也.《莊子•山木》其民愚而朴.

 

以正當道理去治邦國.以不正當道理用於戰事.以不擾民政策來治理天下.我何以知其然也.乃因天下法律規定越多.百姓民心就越背離.人民私擁武器越多.邦國就越陷於混亂.人民若巧智叢生.邪風畸事就此茲起.法令越是嚴森.盜賊越是不斷增加.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將云.我不為得而治.人民必自我化育.我好靜而治.人民必自然歸向正途.我少課稅而治.人民就會豐衣食足.我在上位.雖可欲得.但不去刮得.人民會被感動而后自然歸向淳樸也.

 

二十章58

𨵆𨵆,亓民屯屯;亓正竊竊,亓邫夬夬

𢢸福之所倚;福𢢸之所伏,孰知亓極?亓无也,正爲畸,善復爲

人之𢘻也,亓日固乆矣!是㕥而不割,而不𠛐,直而不,光而不

 

𨵆𨵆.應似閔閔.深遠貌.出自《素問·靈蘭祕典論》. 屯屯.豐盛也.滿盈也. 

竊竊.明察貌. 夬夬.果決貌. 正.箭靶目的也.引申爲目標.如刑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若正匿. 

復.《爾雅·釋言》復.返也. 妖.孽也.【左傳·莊14年】人棄常則妖興. 

𢘻.古文悉. 方而不割.喻如【書·堯典】洪水方割. 兼.幷也.相從也. 

𠛐.裁也.裁.古多假借用制. 紲.弓也.弓檠也. 眺.目不正也.

 

政治若能寬厚清明.人民自會豐盛滿盈也.政治若能明察秋毫.邦國運作效率自會果決而無諳也.

所以災禍會依傍於幸福外.幸福會藏伏於災禍內.其誰能知此為災禍矣.或亦福氣矣.其無標準也.原本正派者會輪轉為邪惡矣.原是善果者亦會輪轉為孽種矣.

人民熟此道理其來已久也.是以若有洪水泛濫亦不為患矣.各國政治理念會因此相從.而不互相兼併與制裁.其有如執弓直而不放矢也.光明亮而不刺眼也.

 

二十一章59

治人事天莫若。夫唯嗇是以蚤服,蚤是胃重積德,重積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亓極,莫知亓可㕥有國,有國之母可㕥長乆,是胃深槿,長生乆視之道也。

 

嗇.《韓非子·解老》.少費謂之嗇. 服.用也. 

槿白.曰椴.槿赤.曰櫬.皆大樹也. 氐.木之根氐也.亦作柢.

 

牧民須循自然.其所為莫於少費心也.唯有少費心才能早用.早用是謂預先準備.就是所謂多積行.多所得之道理也.

能多積行多所得.就能無事不克.能無事不克.其效用無法度其所極.無法度其所極.就可理治邦國.能理治邦國之根本.才可長繫久安也.

是謂邦國之基有若植樹.須深植本源固守根基.此為邦國所常保命基礎.恆久存活之道也.

 

二十二章60

治大邫若小鮮。㕥道天下,亓。非亓鬼不神也,亓申不傷人也。非亓不傷人也,𦔻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焉。

 

亨.古同烹. 莅.臨也.監也. 鬼.【詩·小雅】爲鬼爲蜮.鬼者精魂所歸. 

神.【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 

亓申不傷人也.申.身也. 非亓申不傷人也.申.神也. 交.共也.合也. 

歸者.不反之辭.

 

治理大國有如煎烹小魚.以道理臨天下.連鬼神皆勿奉祀.非其鬼神無作用也.蓋其鬼神本身根本無作用.無法傷人也.非但鬼神無可傷人也.知道理之聖人亦不傷人也.

此鬼神與知道理之聖人.皆不傷害人.是以無為得之益處又可回歸於民.如此人民就可受其恩澤也.

 

二十三章61

大邫者下也,天下之也,天下之也。牝恆㕥勝牡,爲亓也,故宜爲下。大邫下小,則取小邫,小邫㕥下大邫,則取于大邫。故或下㕥取,或下而取。大邫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邫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亓欲,故大者宜爲下。

 

流.水行也.下流者可匯百川. 牝.畜母也. 郊.距國百里爲郊. 

靚.通靜.平靜也.靜止也.

 

大國有如江河下游基地也.有如萬物之母體也.天下萬物之聚集也.雌性常以柔靜低下而勝雄性也.所以柔靜自然宜居下也.

苟若大國有包容之心時.小國皆欲歸於大國.若小國能配合大國運作時.就能與大國相互結合.

是以大容小或小合大.大國不過欲多應用人也.小國不過欲多配合事也.

如此雙方能互蒙其利.是以愈大愈強者應居下謙虛也.

 

二十四章62

者萬物之也,善人之𤨷也,不善人之所𤨷也。

美言可㕥市,𢍜行可㕥人,人之善也,何棄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之璧㕥四馬,不若坐而進此。古之所㕥貴此者何也?不胃求㕥得,有罪㕥免輿 ! 故爲天下貴。

 

注.聚也. 𤨷.寶也. 賀.勞也.加也. 不.多贅虛字.語助詞. 共.通拱. 先.前導也.前驅也. 輿.通歟.

 

道理者.萬物庇蔭之所也.善人寶惜之也.非善者亦寶惜之也.

美好言辭可引來尊重.良好行為可被人嘉勉.人皆寶惜之.何棄之有矣.

是以天子即位.設置三公.雖有拱壁在先.駟馬在后之獻禮.其不如將此道理獻於之也.

自古以來.道理之所以被尊崇.是因求其庇蔭必有所應.有罪過者亦得赦免與寬恕也.唯是之故.天下得以尊崇此道理也.

 

二十五章63

為无為,事无事,味无。大小多少,報怨㕥德。

圖難乎亓易也,為大乎亓細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

是㕥𦔻人冬不為大,故能成亓大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𦔻難之,故冬于无難。

 

未.味也. 巠.水脈也.【廣韻】直波爲巠.又巠.假借用輕. ③䣭.古文猶字.

 

有所作為者.非為有所得而為之.處事之道.以不滋事之心.去理諸事物之務.平淡無味生活.須當作有滋有味來過活.大必生於小.多是積於少.凡事須以以德報怨之心處之也.

天下難事常生於易處.天下大事常生於微細之開端.是以處理難事須從易處著手也.成就大事須從微細處入手也.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終不為自身利益處理大事.故能成其大業.輕諾之言少有信譽.易事累積難事成堆.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尚知難為矣.因其終日懷此憂心憂慮.故終無難事可為難之也.

 

二十六章64

亓安也易寺也;亓未易謀也。亓脆也,易也,亓也,易散也。為之于亓有也,治之于亓未亂

合抱之木,生于𤚸末,九之臺,作于土,百之高,于足

為之者敗之,之者之。是以𦔻人无為故无敗。无執故无失。

民之從事也,恆于亓成事而敗之。故慎若始,則无敗事矣

是㕥𦔻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𦠽。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未兆.意.未作之時也. 判.半也.斷也. 𤚸.似毫之誤字. 

成.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 羸.假借爲纍字.

仁.假借用仞.周尺八尺或七尺為1仞.一尺約二十三公分. 

臺.始也. 執.治理也.掌理也. 𦠽.應是貨字.

 

以其事件安定時易處理也.以其變化尚無徵兆時易未雨綢謀也.以其處於脆弱時易削斷也.以其處於細微未壯時易散失也.

理事要義在於事件尚未發生前.須理當也.治國要義在於禍亂尚未發生前.須早備也.

環抱之木皆生長於微芽.九層高臺皆纍築於堆土.登百米山丘須從腳下階階而上.

為而欲有所得者將招致敗也.施政過當者將招致敗失也.是以知道理之聖人.有所作為而不求得也.故無敗也.施政恰當.故亦無失也.

眾人之從事也.其所作為皆欲求得故敗也.是以吾之從事若慎終如始.則所為之事無敗矣.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對於可求之事物從不追求.不稀罕希世珍寶.學他人所不欲學之學問.修復及補救眾人所常犯之過錯.能輔導萬物眾生使其遵循自然.是以眾人不敢為所欲為也.

 

二十七章65

故曰:爲道者,非㕥䀠民也,將㕥愚之也。民之難也,以亓知也,故㕥知知邫,邫之賊也,㕥不知知邫,邫德也。恆知此兩者亦式也,恆知稽式,此胃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矣!乃至大

 

稽.《尚書》稽古爲同天.稽同也. 玄德.玄得也.示子以為為而無為得大道之行也.民必自各有其所得也. 順.和也.不逆也.

 

故曰作爲道理者.非教民令其機巧也.而是教民須戇厚樸實也.民之所以難以治理也.是因其受機巧所致也.

是以若採機巧來治國理邦.無異邦國之敗壞者也.不以機巧來治國安邦.乃邦國之德政也.

常知此二法則且能應用之.其為所謂玄德.玄德也者玄得也.為而無為得大道之行也.民必自各有其所得也.欲達玄得之境深矣遠矣.玄得能與萬物輪迴更替返璞歸真.最后必邁向大順與大合之局面也.

 

二十八章66

海所㕥能爲百浴王者,㕥亓善下之,是㕥能爲百浴王。

是㕥𦔻人之欲上民也,必㕥亓言下之,亓欲先,必㕥亓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也。天下樂而弗也,㕥亓无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隼.假藉用推. 非通誹.詆毀也.誹謗也.《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 諍.通作爭.

 

江海之所以能成各山川溪谷之容納者.以其有善居下游之本性也.是以能成天下山川溪谷之王也.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苟欲牧民也.必以謙下言辭來取得信賴也.欲領導人民必將利益置之於身后也.

故其雖處領導之地位.而民無受其妨害也.雖處民眾之上.而民無感稅負增加也.是以天下百姓皆樂於擁戴而不厭煩也.其雖常被誹謗.然其具有天生不爭之性格也.故天下無人能與其爭也.

 

二十九章80

小邫寡民,使十百人之器而毋用,使民死而遠,有車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亓食,美亓服,樂亓俗,安亓居;邫相,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重.至也.到也. 送.遣也.徙也. 周.假藉用舟. 僯.假藉用鄰. 

朢.同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忽朢.猶惚恍也.

小邦寡民理想社會其特性若下.

人民各自擁有器皿.勿庸若昔輪流使用共用之大器皿.蓋其有所不便矣.

人民生活安定.至死勿庸為遷徙.此令其有所困頓矣.

自足自給社會.人民勿庸車舟.乘坐至外地去採買生活所需矣.

理想社會無戰亂.勿庸盔甲兵器.是以無兵器儲藏之所矣.

理想社會可讓人民.有似又回到上古結繩紀事之簡樸社會也.

人民三餐有甘甜佳餚.閒暇則繡飾服裝使之華麗.每日陶醉於樂俗.安居樂業無憂無慮也.

左右鄰里.彼此動靜息息相知.雞鳴狗吠皆可相聞也.

昔有戰事.人民皆須往來互鬥對方以為防衛.或民不聊生時.人民須有所互動交通才可生存矣.然於理想社會中.人民從出生而老死.不因戰事而互鬥.不用交易而互動.是以之謂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也.

 

三十章81

信言不美,美言者不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𦔻人无㕥為人己俞有;既㕥予人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諍

 

既.冀也.

 

實話不美.美言不實.良藥苦口.口密非良.智者勿須博覽群書.博覽群書者未必智者也.善德者不多財.多財者非善德者矣.

知道理之聖人.無積攢財富.以其冀望一切利他.己身就愈擁有.以其冀望一切予他.己身就愈豐富.此為施有得之道理也.施之利他有福也.

是以天之道.利天下而無妨害也.人之道.為眾生而不與之爭也.

 

三十一章67

天下皆胃我大而不。夫唯故不宵,若宵細乆矣。

我恆有三𤨷持而𤨷之。一曰茲,二曰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長。今舍亓茲且勇,舍亓后且先,則必死矣。

夫茲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㕥茲之。

 

宵.小也.【禮·學記】宵雅肄三. 檢.制也.【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單.一也.隻也.【詩·大雅】其軍三單. 女.又也. 垣.牆也.蔽也.

 

天下世人皆謂道理廣大而不微.是也.以其唯大故不小.道理存於微細中實久矣.

道理常有三寶.須隨時抱持以保全.其一慈愛也.其二儉樸也.其三不敢與眾生爭先也.

有慈愛方可激發勇氣也.有儉樸方能廣播德行也.不敢與眾生爭先.方能利萬物發展與成長也.

當今世人捨慈愛而空談勇氣.捨后面之微細渺小而空談先前之神通廣大.此無異死路一條矣.

因慈愛可以一勝眾也.以退為守來固本也.上天將協助建置之.有如以慈母以愛心來庇護之也.

 

三十二章68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善用人者爲之下。胃不諍之德,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極也。

 

與.通作豫.疑慮未決也. 配.【玉篇】匹也.媲也.對也.當也.合也.

 

善為官者勿庸威人嚇民.善戰者不易怒.善勝敵者不疑慮未決.善用人者必平和謙下.

此所謂不爭之美德.是所謂用人之智慧也.是謂順於天道.其為古來之極也.

 

三十三章69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吾不進寸而尺。是胃行无行,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矣!

𢢸莫于大于无。无適亾吾吾𤨷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芮.參注0308.退也. 襄.仰也.上舉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適.主也.專也.【詩·衞風】誰適爲容. 斤.【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

 

用兵作戰有言:我不為主動攻擊之一方.而寧可為被迫反擊之一方.不向敵陣推進一寸.而寧可將自己陣地退讓一尺.

此所謂軍事行動須無蹤跡.要攻擊時不應顯露臂膀.欲殺敵時不該顯露兵器.運帷如此始無敵矣.

災禍到來莫大於不專注.不專注會逼我軍陣亡喪失先機矣.是以兩軍對峙實力相當時.則哀兵必勝矣.

 

三十四章70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有君,有宗,亓唯无也,是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㕥𦔻人被褐而玉。

 

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書·湯誓】朕不食言. 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褱.古同懷.

 

道理之內容甚易知曉也.甚易實行也.而眾人卻無法知曉也.無法實行也.

侯王宣言所出自有其旨.功績所立應有其主.以其唯有無知也.是以不知道理也.

夫知道理者稀.方顯道理之可貴矣.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其表淳樸其心如玉也.

 

三十五章71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矣!是㕥𦔻人之不病,㕥亓病病也,是㕥不病

 

病.【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病困也.又病猶憂也. 以亓病病.謂聖人因知憂困之道也.

 

知己不智尚可矣.不知己不智缺失矣.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無缺失.因其知己不智之所在也.是以無缺失也.

 

三十六章72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毋亓所居,毋猒亓所生,夫唯弗猒,是㕥不猒。

是㕥𦔻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也。故厺皮取此。

 

畏畏.畏.惡也.怯也.《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畏畏釋怯威也. 閘.開閉門也. 貴.欲也。【戰國策】貴合於秦以伐齊.

 

人民若不畏懼君王威脅.則國家危機將來臨矣.勿侵害人民之所居.勿攪亂人民之所依.唯不引發人民之厭惡.是以人民自無存有厭惡之心矣.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自知己不智而不好表現也.自愛其身而不須被尊崇也.故其去虛偽表面而取樸實之道也.

 

三十七章73

于敢者,勇不敗者則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亓故?

天之道,不而善勝,不言而善𤻮,不召而自來,而善謀,恢恢而不失

 

勇.猛也.銳也. 殺.獲也. 不.多贅虛字.語助詞. 敗.損也.壞也.頹也. 

栝.箭末扣弦處.《莊子·齊物論》其發若機.是以尚无獲也. 單.大也. 

彈.糾也.劾也. 恢恢.寬闊廣大貌.

 

奮猛於進取將有所斬獲也.奮猛於敗壞有如箭末扣弦一觸即發也.知此兩者或利或害.上天所惡有誰能知其緣故乎.

天下道理規律在於不大而善以取勝.在於不言中而善以回應也.在於冥冥中不召而自來.在於糾劾中而善以謀劃也.

天網浩瀚無邊.稀疏飄渺而微.能使萬物皆在囊中矣.其無法漏網而逃脫也.

 

三十八章74

若民𦵕且不畏死,奈何㕥殺之也?若民𦵕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𦵕必畏死,則𦵕有司殺者。夫司殺者殺,是伐大匠也,夫伐大匠斲者,則不傷亓手矣!

 

𦵕.同亙.窮盡也.終也. 伐.擊也.引申為批評也.責備也. 斲.斫也.

 

人民若終究不怕死.何如能以死殺來恐嚇之也.人民若怕死.則就應對為非作歹者.按律法逮捕判殺之.其后有誰敢再為非作歹矣.

人民若終究怕死愛命如生.則就應由行刑者來執行死刑矣.苟讓人來批評行刑者.其猶如批評砍削大匠也.若敢批評砍削大匠者.實少有不弄傷自己之雙手矣.

 

三十九章75

人之飢也,㕥亓取食𨓚之多也,是㕥飢。百省之不治也,以亓上有㕥為,是㕥不治。民之死,㕥亓求生之也,是㕥巠死。

夫唯无㕥生,為者是貴生。

 

𨓚.應是稅字. 巠.通經.繫縊也.懸吊也.《廣雅·釋詁四》經.絞也. 

厚.不薄也.重也. 賢.辛勞也.謂事多而勞也.《詩·小雅》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百姓之所以饑餓.是因稅賦太過繁多.是以造成饑荒.

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是因上位者.為而有所得.其欲所得太多.是以造成難以治理也.

百姓之所以會自縊而死.是因上位者生活奢侈.貪得無厭加稅過重.是以民眾會自縊而死.

在位者唯不奢侈不溺享樂.應常須多事勞務與尊崇眾生也.

 

四十章76

人之生也柔弱,亓死也𦵕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𣒞𩫓。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

兵強則不勝,木強則𦵕。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仞.古同韌.如獸皮柔軟而堅韌. 賢.本多財之偁.引伸之凡多皆曰賢. 𣒞𩫓.枯槁也.

 

人生而身體柔軟.死后雖柔軟堅韌.然多呈僵硬矣.草木其生也柔弱脆嫩矣.死后亦成乾硬枯萎矣.故曰:堅強屬死亡之一類也.柔弱微細屬存活之一類也.

所以兵強者則必不能勝.樹木強硬則必招致伐用.強大者常處於下風.柔弱微細者反居上方也.

 

四十一章77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之,下者舉之,有餘者𢿃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𢿃餘而不足人之道則不然,𢿃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

是㕥𦔻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亓不欲見賢也。

 

印.假借用抑. 益.增也.進也.

 

天下道理猶張引滿弓也.張引弓者處於高頂.自然會往下抑制.立於低處時自然會舉高注的.太高會修減.太低會補高.

故天下道理.會去除多餘者.而彌補不足者.凡人道理則不然.會去除不足.來奉獻給多餘者.其誰能把多餘奉獻給天下者乎.唯有道理才可為之也.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為而不恃有.功成名就從不居功.若此以其不自現也.是以其不欲自稱為聖賢也.

 

四十二章7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𡏃強者,莫之能也,㕥亓无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𦔻人之言云:曰受邫之,是胃社之主,受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訽.同詬.恥也.罵也.辱也. 禝.同稷也. 邫.古同邦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

 

天下最柔弱者莫過於水.其有如攻堅克強者.天下無他物能勝於水也.此因水性柔弱無他法可改變此一特性也.

此水勝剛也.弱勝強之理也.天下無人不知也.而無人能望其項背也.

所以知道理之聖人曰:邦國受恥辱是指社稷之人主也.邦國受凶兆是指天下之王者也.正義之言辭當是令人反省也.

 

四十三章79

大怨,必有餘怨,焉可㕥爲善?是㕥𦔻右介,而不㕥責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夫天道无親,恆與善人。

 

和.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右.助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右與侑通.勸也. 介.助也.右介.猶勸解也. 勶.發也.發者也..發也.引申爲凡發去之偁.

 

其欲和解大怨者.必留餘怨難消矣.安可以為善呼.是以知道理之聖人.有助人之臂.有勸人之口.然不因此而責備於人.

故有德之人唯助人與勸人.其作用是來明確責任.無德之人唯濫用職權攻擊對方矣.上天之道無親無疏一視同仁.永賜福於善德者也.

 

 

 

 

.道篇

 

四十四章01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恆无欲也,㕥。恆有欲也,㕥觀亓所。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

 

道.指未被引導與教誨前之道.即道理.或真理.或原道. 可道.道.引導也.教誨也.可道.謂道理可被引導與教誨. 

名.冥也.成也.道名.即道冥也.指道理之各種形狀或形體. 可名.名.審信也.號令也.可名.謂道冥可被審信與號令. 

觀.顯示也.《左傳.僖公四年》觀兵於東夷. 眇.通渺.渺.微細也. 噭.聲之激也.

 

道理是可被引導與教誨也.引導與教誨后就成為無固定之道行也.道行就是道理所行之徑.道名或稱道冥是可被審信與號令也.審信與號令號后就成為無固定之道冥也.道冥就是道理所呈現之各種形狀或形體也.

道冥尚未被審信與號令前.最初道冥是隱藏於天地形成之始也.即是今日所謂混沌也.已被審信與號令之道冥.道冥所形成之萬物.皆會顯現於其衍生之母性形體上也.

是以當道理無欲無得時.就可顯示其微細之處也.此時就是所謂道形.其為無形也.當道理有欲有得時.可顯示其鳴叫呼號之聲也.此時就是所謂道體.其為有形也.

道形與道體.兩者不同進但同出.道理為其兩者相同之稱呼.當道形各顯現其象形時.才會有不同名稱.是以道冥所顯現各種形體時.才有不同名稱.

兩者不同進但同出.既奧妙又深遠.道理是可被關閉與被可開啟.可隱藏於眾微細之形象中.其為深遠奧妙混沌法門也.

 

示子悟08

    示子以為最初老子得道書之道字.係指道理.又老子得道書.得字被后人轉成德字.原本只論述得之道理之道.道字又被為其門下或后進所添加轉述.造成今日現行本道德經內容.分述德與道二事.

    示子以為但看今通行本老子道德經為老子另一著作.與老子最初之得道書為兩本不同書本.或不致心有旁騖.不倫不類之反應也.

    若本章以現今通行本老子道德經內容來視之.則示子以為道有如今日電子物理學之電磁波.電生磁.磁生電.各有不同之形象與作用.變化萬千.無以類比.或謂磁場也.

 

示子悟09

    示子以為現今通行本老子道德經內容.老子之道就是混沌.混沌虛無飄渺.道就是混沌宇宙中各種粒子.各種粒子終會因能量交換或作用.而形成現今各種萬物之形體.涵括諸物質與諸生命體.電磁波之磁場玄之又玄,實為眾眇之門也。

 

四十五章02

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已,皆知善,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恆也

是㕥𦔻人居无為之事,不言之教。萬物而弗始也,為而弗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㕥弗厺

 

訾.指責也.非難也. 意.志之發也. 聲.宣也. 隋.南北爲隋.隋.垂下也. 昔.久也.【詩·陳風】誰昔然矣. 志.記也.與誌同.

 

天下人皆知美是美也.自然就討厭醜陋.皆知為善之道理.當然就會指責不善者矣.

是以.有與無是由道冥互相產生也.難與易會由道象互相生成也.長與短會由道形互相形成也.高與下會由道體互相比溢而成也.

當意志與宣聲互相調和時.勿庸言之即可知悉其意.道理所形諸現象自有其先后也.互相輪迴而有其次序也.此為道象恆有其應變之理也.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有所作為不為求得其利.施行教化不言而喻.萬物日習久慣.自然勿庸重頭教起也.為善不必掛在嘴上.功名成就不須居功自傲也.正因道理不居功自傲.故不失其應有之功績也.

 

四十六章03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㕥𦔻人之治也,虛亓心,實亓腹,弱亓志,強亓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无不治矣!

 

上.尚也.崇也.尊也.

 

勿庸尊崇己身賢德.此舉能使民眾不相爭.勿庸崇尚奢侈貨品.此舉能使民眾不起盜賊之心.勿庸顯露己身欲望.此舉能使民眾不作亂.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治國之道也.在於虛耗民眾心思.在於填飽民眾肚子.目的在於削弱民眾意志力.強壯民眾筋骨體力也.

如此就會使民眾無智無欲也.使耍心機賣弄機巧者.無法乘虛而入而不敢為非作亂也.如此無不治之國矣.

 

四十七章04

𥁵而用之,有盈也。呵始萬物之宗。,解亓紛,和亓光,同亓塵。呵始或存。吾不知子也,象帝之先。

 

弗.多贅虛字.語助詞. 潚.深清也.指深淵. 銼.古同挫字. 兌.通銳.精明也.靈敏也. 

湛.濃重深厚貌.《詩·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道理如涌泉般來取用之.永可滿盈也.道理始於萬物之宗也.既深又清呵.

道理可挫敗機巧精明.道理可消解紛擾.道理可調諧光芒.道理可微視塵埃.

道理之始也深清濃厚呵.道理未知生於何方.存於何處矣.似乎於混沌開天闢地前即已存在也.

 

四十八章05

天地不仁,㕥萬物爲芻狗𦔻人不仁,㕥百省爲芻狗。天地閒,猶橐籥輿?虛而不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

 

不仁.上仁者為之而无為也. 不仁者謂不為之而无為也. 芻狗.芻靈也. 百省.視察四方也.謂百姓也. 淈.枯竭也. 蹱.接繼也. 聞.訊息也. 數.策略也.權術也.

 

𥁵之時天地會恆無所作為.待萬物如芻靈般.視萬物皆無用無為也.知道理之聖人亦會無所作為.對待百姓亦如芻靈般.亦視若百姓皆無用無為也.

天地之間.好似鑄鐵風箱矣.風箱看似虛空但不枯竭.越接踵而繼以鼓動.扇風愈多愈出.其風量生生不息也.

聽聞太多思慮愈窮矣.莫不如秉持中道.守正不移也.

 

四十九章06

浴神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地之根。縣縣呵若存,用之不

 

縣縣.遙遠貌.綿綿不絕貌. 堇.時也.如天時.

 

山川谷神不死.可謂一玄虛母體.此玄虛母體之入門.可謂天地之根源也.

玄虛母體有如存在之實體.綿綿不絕呵.用之無窮無盡也.

 

五十章07

天長地乆,天地所以能且乆者,㕥亓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是㕥𦔻亓身而身先,亓身而身存,不㕥亓无輿,故能成亓私。

 

芮.繫楯之后綬也.謂可身先士卒. 外.言度外也.置之也.【后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其不為己生也.所以能長久存在.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於其內遇事必然身先士卒.於其外以身保全置於度外.此不正因其無私也.故能成就其身也.

 

五十一章08

上,善水,水善利萬物而有,居眾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善治,事善能,善時。夫唯不靜,故无

 

治.有所求乞也.如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靜.止也.安定也. 尢.跛也.曲脛也.引申礙事也.

 

上者.善於利用水.水善於滋養萬物而自性清淨.水居眾惡之淵.以承載萬物.是以水有似道理般也.

道理身居善地.心胸懷寬.待人誠信.品行正直.處事能力強.能擇機行動.因其無爭.故處事能無所礙也.

 

五十二章09

而盈之而不若已可長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自遺咎也,功身芮天之道也

 

①㨁.持也. 湍.疾瀨也.瀨.水流沙上也. 群.聚集.聚合.《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葆.通保.保持也. ⑤䮦.【正字通】譌字.說文.馬高六尺爲驕.非作.應為驕. 述.【正韻】修也.纘也.譔也.凡終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

 

大凡事物持之盈滿不如適可而止.欲在水流之沙洲上聚集實難保持久也.金玉滿堂無法守藏也.富貴驕橫必自得其咎也.功成宜身退含藏應收斂.此天地之道理也.

 

五十三章10

戴營抱一,能毋離乎?氣致柔,能兒乎?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邫,能毋㕥知乎?

天門啓,能爲乎?明白四達,能毋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帕.【釋名】帕腹也.橫帕其腹也. 摶.集聚也. 嬰.環繞也.圍繞也. 脩.通滌.洗滌也. 玄藍.深藍也. 闔.謂門戸閉塞也. 雌.母鳥也.特指能產卵之鳥.

 

以橫帕來保暖腹部.能不拿開而能續保溫乎.集聚氣場能像環繞嬰兒般.以致其柔順乎.衣布染色后去洗滌深藍.能不留瑕疵乎.愛民治國能不用心機詐術乎.

當天下道理之門開啟時.能不守住順柔寧靜乎.為明白而四達.能不用心機詐術乎.

生育繁殖萬物.生而不據己有.養而不以宰治也.此謂玄得也.玄得也者謂為而無為得.大道之行也.萬民自各有其所得也.

 

五十四章11

同一轂,當亓无,有車之用撚埴爲器,當亓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亓无,有之用也。故有之㕥爲利,无之㕥爲用。

 

撚.以手指揉搓也. 埴.黏土也.撚埴.謂和水土泥沙製陶器也.陶旊之工謂之摶埴.【周禮·冬官考工記】摶埴之工.

 

替車轂裝上輻條后.當車轂留中空時.車輛方有行之作用也.

燒製陶土做成器具.當器具留有中空時.才有盛物之功用也.

居屋開鑿門窗后.門窗須留有中空.方有居住之功用也.

是以當道理成為有形道體后.須有實質存在時方能使用.當道理成為無形道冥時.就能發揮其功用也.

 

五十五章12

五色使人目䀠,馳騁田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五味使人之口𠷹,五音使人之耳聾。是㕥𦔻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厺此。

 

臘.假借用獵. 方.效也.模仿也. 𠷹.古爽字. 疲.【增韻】止也.【集韻】或作罷也.

 

繽紛色彩讓人眼花潦亂有如眼盲.快速奔跑打獵讓人內心狂亂.難得珍貴寶物讓人逕相仿效.豐富美食讓人口味錯亂.糜糜之音會讓人有如耳聾.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治理之道也.要讓百姓吃得飽.其他並非主要目的.故須去除其欲望.捨棄其得利之心.改採樸素之道也.

 

五十六章13

辱若驚,貴大若身。胃龍辱若驚?龍之爲下,得之若驚,失若驚,是胃龍辱若驚。何胃貴大梡若身?吾所㕥有大梡者,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

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㕥𨒙天下矣!愛㕥身為天下,女可㕥寄天下。

 

龍.通寵.榮耀也.《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梡.指虞舜時陳列祭品之禮器.形如几案. 苛.通訶.問也. 𨒙.託也.

 

凡人對於獲得榮耀與招致羞辱.都會感到驚恐.是因其內心太計較利害得失.有以致之也.最尊崇之榮耀莫過於九鼎之禮降臨於身.

何謂寵辱若驚.蓋榮耀授階來自於上位.自屬卑下.得到榮耀自會驚恐.失去榮耀勿庸言之亦必驚恐萬分.此為寵辱若驚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矣.吾之所以有大患.是因自身汲汲於得利.當我置之度外.有何憂患矣.

是以在位者.若能以自身為天下.如此眾人才可託付天下於他.以身愛於天下.眾人才可託寄天下於他也.

 

五十七章14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𡇯而爲一。一者,亓上不𠈅,亓下不𢗘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于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𢗘。隋而不見亓后,迎而不見亓首。執今之道,㕥御今之有,㕥知古始,是胃道紀

 

①㨉.撫也. 至計.猶致詰也. 𡇯.混也. 𠈅.或作皦. 尋尋.無邊無際貌. 𢗘.同忽.恍忽也. 道紀.《莊子·天運》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

 

道理無顏.視之而不見曰微.道理無聲.聽之而不聞曰希.道理無形.撫之而無得曰夷.

此三者無法深究與探索.故會混合為一體.一體者往上不明亮.往下不恍忽.無邊無際呵.以致無法稱呼其名也.最后回歸空無一物之原形.此所謂無形之狀.無物之象.就是所謂惚恍.

道理神也.雖尾隨其后卻無法跟上.立於其前迎接卻無法碰到.

其欲秉持古人所行之大道.來駕御今日所擁有之形跡.以祈求得能夠知悉道理.求知古代道理如何開始.即求取此道理之頭緒.此謂道紀.道紀者有若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也.

 

示子悟10

    示子以為現今通行本老子道德經內容.老子之道有似時間.示子終其一生無法理解與透析唯時間矣.

    苟時間可理解.吾人或可返回觀查或觀看過去之形也.示子以為然按廣義相對論言.吾人無法躬身返回過去矣.

 

五十八章15

古之善爲者,必微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是以為之容。曰:與呵亓若冬涉,猷呵亓若畏四僯,呵亓若客,呵亓若淩澤。呵亓若呵亓若濁,呵亓若浴。

孰能濁以清,孰能安以蹱者將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㕥能敝而不

 

嚴.敬也. 渙.水盛貌. 淩.通凌. 沌.愚昧無知貌. 楃.假借用朴.

湷.古通渾. 莊.假借用壯. 情.性之動也.謂水濁之態貌. 余.同餘也. 

成.變也.

 

古時善於行道者.其所行道理必微細通達深刻玄遠.深不可計也.此非常人可理解.正因常人不識道理.是以勉強形容曰:道理謹慎呵.譬如考慮良久后.終於戰戰兢兢冒死涉水過河貌.道理警覺戒備呵.有似防備鄰國要來攻擊貌.道理既恭敬又鄭重呵.有似要去赴宴做客貌.水盛呵.道理好似奔湃洶湧排山倒海之波浪欲度過沼澤貌.

道理好似愚昧無知呵.樸實而敦厚.道理好像深淵呵.濁水聲沉也.道理好似深幽山谷呵.蘶巍壯大也.

其誰能使道理由渾濁逐轉成沉靜且清澈.其誰能使道理由變動而顯現生機也.唯有道理本身能保此貌而不自滿.正因道理從不自滿.是以能依然故我而不變也.

 

五十九章16

也,守中表也,萬物作,吾㕥觀亓復也。天物雲雲,各復歸于亓根,復歸曰情,情是胃復命,復命也,常䀠也,不知常,㠵作凶。知常,容乃,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乆身不

 

旁.溥也.廣也.《書·太甲上》旁求俊彥.旁非一方也. 雲雲.如雲之多貌. 

常.久也.【詩·周頌】常于時夏. 知.意識也.感覺也.《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無知. 

⑤㠵.同茫. 容.模式也.樣式也.《周禮·考工記·匠人》凡爲甲.必先爲容. 

公.指三公位. 沕.潛藏也.隱沒也. 怠.懈也.【書·大禹謨】汝惟不怠.

 

道理也者虛空永恆也.篤實守其本性也.理道與萬物一同運作時.道理會觀其輪迴也.觀看萬物繁榮茂盛各自回歸根本也.

回歸根本是本性.本性是迴復生命.迴復生命常久也.知常久明也.不知常久茫也.茫然會作凶.知常久就有包容心.有包容心就會如國之三公公正無私.公正無私者方可王天下.王天下才能與天合配地德.與天合配地德才是道理.道理才能長久穩固直到老死.潛藏於自身而不懈殆也.

 

六十章17

上,下知之,其次親之,其次之,其下之。不足,不信猷呵亓貴言也。成事述功,而百省胃我自然也。

 

大.古通太.又古通泰. 有.存在也.《詩·小雅》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譽.稱讚也. 

母.牧也. 信不足.信.誠也. 案.通安也. 

不信.信.不疑也.不差爽也.不信反反之詞謂信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

 

道理一向懸空在上有如太位.致能使百姓認知有道理存在.百姓認知有道理后.或親近與讚譽之.或畏懼之.或視如牧民而輕視之.

凡事若誠信不足.焉得有信任矣.故凡事應重視言語表達呵.當功成事遂后.百姓自會稱讚道理.道理唯順其自然而已也.

 

六十一章18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出,案有大?六親不和,案有茲?邫家亂,案有貞臣?

 

快.喜也.引申之義爲疾速. 僞.詐也. 畜.養也. 泯.盡也.

 

是以大道廢.焉有仁義矣.智一出.焉有大欺矣.六親不和.焉有孝慈矣.邦國混亂.焉有忠臣矣.

 

六十二章19

,民絕偽棄詐,民復茲,絕,盜賊无有。此三言也,㕥爲未足,故令之有所,見朴,少私寡慾

 

負.恃也.凡以背任物曰負.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負. 巧.僞也. 

利.私利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屬.古同囑.囑咐也.託付也. 

素.空也.本也.凡物無飾曰素.

 

斷絕追求知識.拋棄一切巧辯.如此就可斷絕百姓負擔.須絕偽棄詐.百姓方能恢復孝慈之本質.斷絕機巧與利益.盜賊絕無再生矣.

此三項者光說不練.不足以教化百姓.是以應有其他囑付與配套措施.還給百姓懷抱樸質純潔之本性.以期減少私心與欲望也.

 

六十三章20

絕學无憂,亓相厺幾何?美與惡,亓相厺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㕥不畏。朢呵亓未!眾人巸巸,若大牢,而春登臺,我焉未,若嬰兒未孩呵如无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人之心也,惷惷呵,昭昭,我獨若𦟲呵!鬻人蔡蔡,我獨𨴽𨴽呵!𢗘呵亓若海,朢呵亓若无所止。眾人皆有㕥,我獨頑。吾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唯.諾也. 訶.大言而怒也. 央.久也.已也.盡也. 巸巸.猶熙熙.燥動貌. 

鄉.與饗通. 大牢.太牢也.古祭祀用犧牲. 泊.澹泊貌. 佻.薄也.輕也. 

累.憂患也.禍害也. 禺.通作寓.寄也. 惷惷.騷亂貌. 鬻.幼稚也. 

昭昭.明亮貌. 𦟲.古字昏.日冥也.損也. 蔡蔡.草生之散亂也.

16.𨴽𨴽.憤懣貌. 17.悝.猶嘲也.

 

道理是要斷絕百姓所學.好讓百姓無憂無慮生活.唯唯諾諾與大怒之言相差幾何矣.美與惡又相差幾何矣.

百姓之所畏懼之.上位者不可不畏懼矣.一有恍惚便淪為永無休止輪迴中矣.

當眾人欣喜若狂.好似參與盛會.享受豐盛筵席時.當眾人又像春日之時.登高臺觀美景.唯獨道理淡泊寧靜無動於衷也.有如未咳之初生嬰兒.初嬰慵懶閒散呵.有如無所歸也.

眾人皆有餘.唯獨道理一無所有.道理有如寄人籬下之心也.懷憂而淡泊矣.

當眾人都自我炫耀時.僅道理昏昏昧昧呵.當眾人都精明靈巧時.僅道理無所識別.道理茫茫無邊呵.有如遼闊滄海永無止境洶湧澎湃呵.

眾人皆為而為所得.僅道理被嘲笑因其顯得愚昧頑鈍.道理之於民顯示與眾不同也.乃因道理是一位舉足輕重之萬物乳母也.

 

六十四章21

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朢唯𢗘𢗘呵朢呵,中有象呵,朢呵𢗘呵,中有物呵。𣾧呵,中有。亓請甚真,亓中有信,自今及古,亓名不厺,㕥順眾𠇑。吾何㕥知眾𠇑之然?㕥此。

 

孔.求子而得子.引伸為通達也.嘉美也. 𣾧.幽隱也. 鳴.鳥聲也. 請.假藉用情

 

道理具通達德性者.無所不包容.一切依道理而行.道理若成為形體.則恍恍惚惚無形無狀可言.惚惚恍恍呵.其中又似有象形呵.恍恍惚惚無形體可得呵.但當中又似有物有跡可循呵.

道理深隱而幽鳴呵.然其中有情性也.道理之情性非常樸真.因其內在存有誠信也.

從今到古道理名稱就已存在.其名從不失丟去.好讓人得以依順萬物之始.道理如何能知萬物之始之形狀矣.是因其自身如此也.

  

六十五章22

者不,自見者不䀠,自伐者无功,自者不長。亓在道曰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居。

 

炊.同吹.【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 視.明也. 章.采也. 

矝.同矜.自賢曰矜.【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稌.稻也. 

贅.多餘也、無用處也.稌食贅行.猶今言好吃懶做.

 

拉風箱扇風者是無法站立.自視明者必無文采矣.自我誇耀者必無功績矣.侯王自認聖賢者在位皆不長久矣.

遵從自然之道者曰:糟蹋餘糧與無故遠行.連動物都厭惡之.是以有所欲而為之者將無法立足矣.

 

六十六章23

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

是㕥𦔻人執一,㕥爲天下牧,不故䀠,不自見故,不自伐故有功,弗矝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胃曲金者,幾?誠金歸之。

 

曲.【書·洪範】木曰曲直. 金.堅也. 枉.衺曲也.引申為委屈也. 

定.安也.正也. 洼.深池也. 惑.亂也. 視.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  

 

物以曲彎就架可堅固也.人被屈尊就卑可安定也.地若趨勢低洼可盈滿也.衣如縕袍破舊可換新也.少者使人有所得也.多者則令人迷惑矣.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執一來治理天下.不自傲以示人故曰高明.不自我求表現故能治事有章法.不自以為有誇耀故能擁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故能有所成長.

夫唯有不爭.故無人與之爭也.古人所謂曲則金者.其妙語哉良言如金也.誠如金也.理應歸之也.

 

六十七章24

自然風不冬朝,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乆,有況人乎

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者同于德,者同于失。同于德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希.望也.希言者.欲言也. 自然.自我本然也. 飃.旋風也.回風也. 

④㬥.暴本字也.疾也.【詩·邶風】終風且暴. 德.得也.

 

希冀之言出於自我本然.比如旋風不持一朝.比如驟雨不待一日.旋風驟雨其誰所為之乎.天地所為尚且無法持久也.況抑人乎.

是以從事於道者必會同類為道也.汲汲於得者必會同類欲得也.失敗者必會同類為失敗矣.

與汲汲於得者同類時.當其行道時亦會汲汲於得矣.與失敗者同類時.當其行道時亦會失敗矣.

 

六十八章25

成,先天地生。呵,呵!獨立而不,可㕥爲天地母。吾未知亓名,字之曰道。吾爲之名曰大。,筮曰,遠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天,天道,道自然

 

昆.與渾同.混也. 繡.五采備也. 繆.深奧也. 垓.兼晐.八極地也. 

彊.強異體字. 筮.古文巫字.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遠.遠離也. 

 

混沌在天地形成前就已存在.其五采繽紛而深奧呵.遺世獨立浩瀚無垠也.可作為天地之母也.吾未知其名也.故稱呼為道理.

再勉強曰為大.大曰事無形.事無形曰遠離.遠離曰回返也.

天大.地大.道大.侯王亦大.一國之中有四大.而侯王只居其一.人取法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理.而道理取法自我本然也.

 

六十九章26

根,爲趮君。是㕥君子日行不離亓重,唯有環官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㕥身巠于天下?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重.復也.疊也.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 

巠.水脈也.【廣韻】直波爲巠.參章25.02. 清.靜也.澄也.潔也.【書·舜典】直哉惟淸. 

眾.多也.眾日猶整日也.終日也. 甾.災禍也. 環官.宮衞所也. 鷰.同燕.

 

一再重復是水波之根本.清靜是躁動之主宰.是以有德者.整日處理災禍.從不稍加歇息.雖有華麗行宮.亦是安然處之.不為其所動而加以享用.

怎奈萬乘大國之主.自身輕忽治理.以致天下已如無重復水波.即將淹息矣.蓋無重復水波將失去根本.躁動不靜者必失其君位也.

 

七十章27

善行者无迹,言者无瑕,善數者不㕥𥮥,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啓也,善約而不可解也。

是㕥𦔻人恆善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𢘊䀠。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也。不貴亓師,不愛亓齎,唯知乎大,是胃眇要

 

勶.古通轍. 適.通謫也. 檮.古同籌.數碼.猶今之算盤. 𥮥.占算之術也.

關籥.鎖匙也. 纆.索繩也. ⑦㤹.同救.怨仇也. 𢘊.憂也. 齎.通資.財貨也. 眯.睥也.

 

善行者不留車跡.善言者不帶語病.善算者不須計算工具.良好閉室之設計.無鑰鎖是無法開啟也.善於結繩者無纆法是無法解開也.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常好善助人.從不棄人從不棄物.此謂明智之擔.是以善人者善人之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矣.

不尊崇其師傅.不愛惜其資源.唯聰明者亦睥睨之.此為道之微細處.是謂要之微細.

 

七十一章28

知亓雄守亓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德不,復歸嬰兒。

知亓守亓辱,為天下浴。為天下浴恆德乃,德乃足,復歸于楃

知亓守亓黑,為天下。為天下式恆德不,德不貣,復歸于无極。

楃散則爲器,𦔻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白.純潔也.表清流賢正也. 式.法也.【書·說命】百官承式. 貣.從人求物也.乞求也.又同忒

 

以知悉雄性之資.去持守雌性之質.就可順應天下溪流歸向.能順應天下溪流歸向.則德行能持而不離.德行能持而不離.就可回歸至嬰兒般之純然也.

以瞭解無瑕之本.去持守汙辱之質.猶如能容納天下谷川匯流之肚量.能夠容納天下谷川匯流之肚量.則其德行能保持盈滿.德行能保持盈滿.就可回歸到樸實般之純然也.

將瞭解純白之體.去持守污黑之質.就可成為天下效法之典範.能成為天下效法之典範.其德行能持而不求人.德行能持而不求人.就能回歸到無極之純然也.

樸實純然會散化為各類器物.知道之聖人會加以應用而能統治百官.是以完善制度須順其自然.渾然化成為不可分割之道體.

 

七十二章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亓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物或行或,或炅或,或彊或,或。是㕥𦔻人厺甚,厺大,厺

 

①䢫.從也. 吹.出氣也. 唑.通剉.折傷也. 坯.通壞. 撱.棄也. 楮.榖也.

 

將欲以強力治理天下也.道理會令其無法達到目的.道理實為天下之神器也.非欲得者而可為之也.為者必敗也.執行必失矣.

萬物或有前行.或有從后.或有見光而明.或有出氣而動.或有強而折.或有剉而傷.或有壞也.或有棄也.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要去除過甚.要去除太過.要去除奢侈也.

 

七十三章30

㕥道佐人主,不㕥兵強天下,亓事好還。師之所居,楚生之,善者而已矣,毋㕥取強焉。果而毋,果而勿,果而,果而毋得已居,是胃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朸.木之理也. 果.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爾雅·釋詁》果.勝也. 

③䮦.一曰野馬.引伸為驕恣. 矝.禍亂也.《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伐.征伐也.【詩·小雅】薄伐玁狁.

 

道理佐侯王以治民.不用訴諸武力來威嚇天下.窮兵黷武者必受報應.軍隊所到之處.荊棘橫生民不聊生.

善於用兵者.達到戰勝目的即休止矣.不以兵力強大而逞強好鬥矣.

達到戰勝目的.不再驕傲誇耀.達到戰勝目的.不再禍亂危害.達到戰勝目的.不再攻殺征伐.達戰勝目的實不得已也.是以謂戰勝而不逞強.

事物過度強大自會走向衰朽.此謂無道理矣.萬物若無道理.步入死亡乃遲早之事矣.

 

七十四三章31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𢤱爲上,勿美之。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㕥得志于天下矣!

是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㕥喪禮居之也,故殺人眾㕥悲依莅之,戰勝㕥喪禮處之。

 

銛.斷也.利也. 𢤱.很也. 便.通平.【書·堯典】平章百姓.又安也.

 

武力也者不祥之物也.萬物皆厭惡之.是以連欲有得者皆不觸也.君子平時尊崇左方.動用武力就尊崇右方.是以武力也者非君子之物也.

武力也者不祥之物也.不得已方用之.兵器以利斷為上.勿過度裝飾也.若過度裝飾華麗.表示其好殺人也.好殺人者必無法得天下矣.

吉事以左方為上.凶喪以右方為上.一般將軍居左.上將軍則居右.有如是說.作戰要依喪禮來處置.殺人眾多者要以哀悲來看待之.戰勝要依喪禮來處置之矣.

 

七十五章32

道恆无名,楃唯,而天下弗敢臣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

天地相,以,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㕥不

道之在天下也,猶川浴之與江海也。

 

賓.服也.歸附也. 谷.養也. 俞.允也. 洛.與絡同.通也. 

俾.使也.【書·大禹謨】俾予從欲以治.

 

道理本無名.恆樸實而細微.以致天下任何人.事.物.均無能指使之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服之也.

天地間陰陽相滋養.以自降下甘霖.人民勿須君王命令與指使.能各自均霑雨露而風調雨順也.

萬物出現各有其名.其名且定既能分辨.此時萬物應知悉有所分寸適可而止.知止所以無危險之犯也.

道理既已存於天下也.猶如川谷中溪流歸向江海般也.

 

七十六章33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䀠也,者有也,自勝者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亓所者乆也,死不忘者壽也。

 

勝.克制也.任用也.《詩·周頌·武》勝殷遏劉. 力.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強.與彊通.【廣韻】剛強也.健也. 強行者.謂積極行動勇往直前也.

 

知人者智也.知己者明也.克人者有勤也.克己者健也.知足者富也.積極行動者有志也.不失本分者能羈久也.身死道存者長久也.

 

七十七章34

呵,亓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則恆无欲也,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于大。是𦔻人之能成大也,以亓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渢.水聲也.一曰浮貌也.

 

道理如水般廣泛有聲呵.其可左右一切也.當其功成事遂而不居功也.

其使萬物有所歸向而不主導.若其能保持無欲得之本性也.則可稱呼為小也.

其使萬物有所歸向而不主導.然卻有所欲得之心者.則可稱呼為大矣.

是以知道理之聖人之所以能成其大也.是因其不自以為大也.故能成其大.

 

七十八章35

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過止。故道之出言也,曰呵亓无味也,視之不足見也,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大象.指原道所生之道象. 餌.食也.餠也.餻也. 

格.至也.來也.【書·堯典】格于上下. 談.假借用淡. 聰.《書·洪範》聽曰聰.

 

沿持道理所衍之道象后.天下人皆嚮往來歸附.嚮往者互不相傷害.能安樂以太平.其樂聲與美食.令過客留步有所享也.

故若以言語來表述道理時.卻覺平淡呵而無味也.視之若無所現也.聽之充耳不聞也.用之卻享之不盡也.

 

七十九章36

將欲之,必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強之。將欲厺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䀠。弱勝強,魚不可脫于潚,邫利器不可㕥視人。

 

拾.翕也.斂也. 古.故也. 友.有也.

 

欲將原狀收斂之必先擴張之也.欲將原狀削弱之必先加強之也.欲將原狀廢去之必先備予之也.欲將原狀奪取之必先給予之也.此謂微明也.微明者細微伺察之明智也.

此然皆因柔弱能勝剛強.蓋魚不可脫離深淵也.邦國不可以武器來對付人民也.

 

八十章37

道恆无為也,矦王若守之,萬物將自𢡺𢡺而欲作,吾將之㕥无名之楃。

闐之㕥无名之楃,夫亦將知足,知以,萬物將自定。

 

𢡺.化異體字. 闐.盛貌也.充塞也.謂盛滿於門中之貌也.詩曰振旅闐闐.

无名.見第四十四章03謂道冥. 情.【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道理恆無為得而為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生自長也.其過程中或生欲望或興邪作矣.此時道理將以道冥樸實之質來繁盛之.

夫道冥以樸實之質來繁盛萬物.萬物必將知足也.此因其七情六慾能歸於沉靜而不亂也.實乃道冥令萬物安定所致也.

示子萬金  撰編于臺南  20180303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造成時鐘損壞並非鹼性電力太強而是電池漏液所致

 

                                              示子萬金書於20220303

 

       近年來示子發現諸多相關科系教師,於教學時教導學生,言稱:「鹼性電池電力太高,會損壞時鐘!」,又言:「鹼性電池電力太強會將遙控器燒壞!」等云。似乎任何電子產品,一裝上鹼性電池,必會因鹼性電池電力太強,造成電子產品損壞之謬論。其然乎?示子曰:「其不然也!非也!此為傳教錯誤之言論,其為離譜之謬論矣!」。

    示子再次強調:「造成壁掛時鐘或電子產品之損壞,並非鹼性電池電力或電壓太強而是電池漏液所致」。

 

電池種類與其參數

工作時間(毫安培小時mAh)

工作時間(毫安培小時mAh)最大

工作時間(毫安培小時mAh)最小

啟始工作電壓(V)

最終工作電壓(V)

時鐘可使用月數(秒針跳動型)

時鐘可使用月數(秒針順滑型)

時鐘可使用月數(具有單擺型)

一號(D)碳鋅示子實驗數據

3,300

3,822

2,363

1.355

1.050

31.83

17.64

10.86

一號(D)碳鋅原廠規格數據

6,075

6,880

4,725

 

0.900

58.60

32.47

19.99

一號(D)鹼性原廠規格數據

13,118

15,453

10,837

 

0.900

126.54

70.11

43.17

三號AA 鹼性示子實驗數據

1,600

2,000

1,522

1.539

1.050

15.43

8.55

5.27

三號AA 鹼性原廠規格數據

2,216

2,535

1,646

 

1.100

21.38

11.84

7.29

三號AA 碳鋅示子實驗數據

760

800

610

1.470

1.199

7.33

4.06

2.50

三號AA 碳鋅原廠規格數據

925

1,100

770

 

1.100

8.92

4.94

3.04

                  表1.電池作用於壁掛時鐘之主要數據

 

 

 

 

時鐘消耗電流量與電壓關係

工作電壓(V)

秒針跳動型工作電流(毫安培小時mAh)

秒針順滑型工作電流(毫安培小時mAh)

具有單擺時鐘工作電流(毫安培小時mAh)

一般電池最高電壓1.65V

時鐘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750

0.174

0.362

0.226

示子實驗結論:高電壓並不會損壞時鐘

時鐘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500

0.163

0.305

0.191

 

時鐘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400

0.151

0.284

0.177

 

時鐘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300

0.139

0.249

0.156

 

時鐘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270

0.135

0.233

0.146

 

時鐘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229

0.131

0.228

0.143

一般電池最低電壓低至0.8V還有些微電流足以推動時鐘運動.

時鐘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050

0.125

無法工作

無法工作

時鐘平均消耗電流量(毫安培小時mAh)

1.292

0.144

0.260

0.162

 

            表2.時鐘消耗電流量與電池電壓關係表

 

       諸位讀者或有所疑惑?君不見現今各售壁掛時鐘之商家,於時鐘背後之電池盒處皆會貼上「請勿使用鹼性電池」。示子詢問其原因,皆謂鹼性電池電力太強,會造成時鐘跑太快,並會致機芯損壞,示子痛心默然離去。

       示子考究時鐘機芯損壞,其因為:數十年前電池廠商製造技術不佳,所有類型之一次電池,皆有漏液之缺點。然如表1.電池作用於壁掛時鐘之主要數據得知,時鐘苟用碳鋅電池,約7月至9個月電力必告罄,吾人即行更新電池,故無漏液之虞慮。

       然若使用鹼性電池,雖時過近2年電力依存,當時恰逢漏液之年度,故漏液必損壞電池座,又其酸鹼液會沿流而損壞機芯電路板,致使壁掛時鐘永久損壞矣。是以示子言:「造成壁掛時鐘之損壞,並非鹼性電池電力電流過於強大,而是電池漏液所致也!」。此有如示子一生懷璧其罪,譬若啞口無言以辯其心冤矣,悲夫!

    時過2022年,以其科技進步,泰半電池廠商宣稱其鹼性電池10年不漏液,苟如其言,壁掛時鐘(其他電子產品亦同)若使用鹼性,雖經電池電力告罄,必無因漏液損壞之虞慮也。

       然經示子實驗得知,某些廠牌仍經不起2.3年就會漏液,解決之道是三不五時查看電池使用情況,其為不二法門。又電池經重摔恐會破壞本體,造成漏液損壞之虞慮也,示子建議不可再用。

    又吾人由基本電學理論得知,使用電池時,「戴維寧定理及歐姆定律,決定電子設備使用時間之長短」。壁掛時鐘被設計,使用電壓為1.15V至1.8V,全新鹼性電池電壓雖高達1.65V亦無法損壞時鐘之虞慮。又因時鐘機芯電路板係受IC電路所控制,故時間並不會變得跑太快。

       然經示子實驗得知,使用電壓超過2.4V時,恐有燒壞機芯之線圈。又電壓低於1.15V時,只要電池內可生化學變化(雖低至0.8V依然有電流產生),此時時鐘依然可動。只是低電壓會造成IC電路板之石英振盪器,振盪頻率不準,是以造成時間不準確或走走停停至少半個月。當時廠商之所以如此設計,是要提醒使用者,須更換新電池,以免漏液損壞電子設備。

       但對於一般電器產品,諸如遙控器,無線設備(如電腦滑鼠)等,廠商會設計,當電池快用罄達低電壓時(如1.3V),會令該電子設備無法使用,是要使用者更換新電池。因IC電路板在電池低電壓運作時會不正常,如此造使用者常誤會該公司產品為爛貨。 

 

                              示子萬金書於臺南20120303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經解卦要訣古今通

                                                      示子萬金      

《易經》如何解卦,難以一言以蔽之,恐是眾口鑠金、人言言殊、公婆有理。諸師解卦巧妙目的不同,各有所懷,意有所指;自由心證,率性而為大有人在。諸掛象之煩也者,皆出自解卦終歸解象與命掛者所求目的有所關聯,難以分解,無法脫鉤有關。

    其如「大過」為棺槨之象,即死亡之卦,其卦象形如88水災土石流,所流之徑,全境必淪淹埋。乃因上爻顯「過涉滅頂」,此種爻辭,常被引用以示兇矣!

    又像困卦,最為凶險之卦也,其情節有如「趙盾弒其君」與「崔杼弒其君」,崔杼落得滿門抄斬,趙盾尚且無事。他如「入其宮不見其妻凶」之爻辭,亦是兇卦。另一可釋為家破人亡是為旅卦,旅卦卦象就如火燒住屋之象,上九:「鳥焚其巢」,隱喻其家破人亡矣!

    命理師解凶險卦象時,喜好創造恐懼,古今皆然,或以利其施行恐懼行銷來供解厄所需,其手段不外乎施以黃玉片或紫晶球。吾人如專研解卦技巧,《易經》中諸多凶險卦象,卦象可述有多凶險惡就有多凶險惡。是以坎卦與兌卦兩大險卦,喜好創造恐懼者,皆須精研也!

    顧《史記日者列傳》中司馬季主曰:「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此吾之所恥,故謂之卑汙也!」。示子之所以心有戚戚焉,並非此因,而是本文結論。

    正所謂「易為君子謀」,《易經》乃是君子謀略、籌策之思考輔佐良具,奉勸諸君得卦解卦時,莫以卦得困卦,就魂飛魄散、神不守舍、六神無主,以為人生將駛進窮途末路,陷入蠻荒困境矣!莫忘《示子新注德道經》二十章(原第58章):「𢢸福之所倚;福𢢸之所伏,孰知亓極?」。示子以為人生道路,所遇事件處置方式,皆須有所備胎,如死守原意,恐將真進入死胡同,難以脫身。

    本文易經解卦要訣古今通,是祈望《易經》,能讓你解卦時,64卦卦卦是好卦。但觀古今各類著作常談,如何利用易經經文來趨吉避凶?示子對此存疑至今,已無渴求可解矣。易經所談吉凶,皆非如電腦程式,一如結果宣告,而是條件式判斷。譬如電腦程式,可先行宣告亦可先設條件式來判斷之,以期跳脫巢穴,如此較易得64卦卦卦是好卦。

    例如解讀卦象經文方式,見吉是吉,遇凶是凶,此為「結果宣告」,在此宣告裡,吾人只能被動癡癡等待,接受一個或對或不對之預期結果。然后有人因得吉卦,就信以得真吉,最后可能因此得意忘形,樂極生悲,此𢢸之所伏矣!又有人因得凶卦而自亂陣腳,原本沒事變有事,鬧得其子女奉勸:「沒事也要看電視」。

    條件判斷就是,須何作為方得其吉?須何作為以致其凶?將吉凶條件先行解讀出列,然后跟吉之條件去擬定方略,如此可趨吉矣!依據凶之條件去修正,不可為之事件莫為之,此為避凶也!示子以為此解讀卦文方法之差別,可謂算命與方略、迷信與元物理學之分野也!

    多數易經學家(教授級專家),反對將易經淪為占筮工具,是因其誤解占筮是種迷信,不知易經已有君子謀之特性。其有如看到各類宗教信仰,就全盤否認認為宗教是迷信一樣之理。

    示子以為信仰各類宗教並非迷信,所謂迷信是有心人之誤解、誤用與操控宗教,中國歷年最大事件之一,有如滿清義和團事件。銅牆鐵壁之身、百毒不壞之體,早被西洋照妖鏡看穿,提早得知青龍已成紙老虎。示子以為科學終將戰勝迷信,各類宗教已被憲法保障,其為民俗之一支,不可廢也!

    俗話:一樣米養百樣人,遇到問題有人找醫生、有人到圖書館(現今是網際網路)找答案、有人到廟寺求得慰藉。同樣結果皆為求得心靈安定,身體平安,此為易經所求也!

    解掛惱人問題為,經文吉、凶條件,並非容易解讀(自由心證法作祟矣),相對通用解讀法:通常吉凶條件,皆書於吉凶、悔吝、無咎等占辭判斷語前,以利解讀。

    例如無咎,一般會解讀為吉,無事之意。又有專家認為,無咎實為有咎之意,但較為偏凶。是因其本身能滿足無咎補過之條件,所以原有罪咎得以免除,此為無咎,當然尚有其他大師另有高見。示子以為如何解掛,高興就好,高等命理師應是會察顏觀色,給你安慰劑,讓你心靈安定,身體平安,高興而回,其與西洋心理師有異曲同工之妙也。但不可、或不是,要你帶顆黃玉片、紫晶球、戴條串珠或照妖鏡回家安置與佩帶。

    例如,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先天上須滿足「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然后得以免除无咎。反之無法做到「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罪咎無以免除。是以繫辭:「無咎者善補過也」,無咎占辭之意,是在勸為人處事,須能善於補過,速速找出補救錯施,尚祈不可救藥或可挽回矣!

    又如,掛得坤卦六五:「黃裳元吉」,表明今日須著黃色裙子或褲子出門(古代裳是下裝,衣是上裝),然后必有大吉?問題是中國某些朝代,黃色是皇帝專用,他人不得擅越。那該如何處置?所謂戲法人人會變,變得舒體通暢即可,皆大歡喜有何不可。

    易經所示黃色通常象徵中庸。而裳為下裙,通解可代表謙卑、居下。另一解,把元亦當作一美德。所以元、黃、裳三原件,代表上、中、下三種美德。元居善之長,眾生須有善元,持善根而行善事。

    顧如《春秋傳》:「春秋南蒯將叛,問吉凶,筮坤六五,黃裳元吉」,以為著黃裙叛可其功。子服椒:「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叛變非屬忠信事,子服椒,以為不符黃、裳、元之美德,必敗無疑。然后訓之:「且夫易不可以占險。」。后南蒯果變失敗,其有如西漢徵和二年(西元前91年)漢武帝晚年巫蠱之禍,以今日科技發達年代來視之,豈不怪哉!

    又如離卦:「畜牝牛吉」,牝牛即是母牛,所以該卦吉之條件,問卦者須要畜養母牛,問題是現代人如何畜養牛隻?解卦命理師改稱,不可吃豬肉,要改吃牛肉且是母牛肉,然汝之家族務農,從小被教育不可啖牛肉。命理師再改稱,要你去養牛場會母牛,接近母牛即可改運,問題又是方圓100公里並無養牛場。命理師又再改稱,回家觀看有關母牛之電影亦可。

    解卦終點落幕時,此時命理師會從抽屜拿出一隻母牛公仔,宣稱此母牛,業經某某大師(絕非示子,示子從不行加持活動)加持、安歲,苟置放於臥室床頭櫃旁,有如畜牝牛吉。此改運法苟能讓你心靈安定,身體平安,高興而回,雖所費不貲,當然值得。因你抽到離卦須畜牝牛吉,就讓母牛來保佑你!或許你從小不愛喝牛乳,從此牛乳品堆滿冰箱,連洗澡都改用牛乳來淨浴。

    在十翼中最能展現「易為君子謀」有兩翼,一翼為《象傳》,二翼為《彖傳》。《象傳》如依《易經》上下經,就可分為《象傳上》與《象傳下》。《象傳》如依所注之經,則可分《小象傳》與《大象傳》。《小象傳》注解爻辭,今本皆附於易經爻辭之后。《大象傳》皆依附於卦辭之后。由於釋卦辭尚有有《彖傳》,一般而言《彖傳》會先書於《大象傳》之前,是以研讀《易經》時,閱畢卦辭后,續接《彖傳》然后才是《大象傳》。

    《大象傳》撰寫有一簡單之格式,形如卦象加卦名加君子勵志之言,是以《易經》書內充滿正能量,或印證古語:讀書可勵其志。《易經》內「君子勵志之言」,通常書成「君子以……」,或「先王以…」、「后以…」、「上以…」、「大人以…」。其中「后以」是君王以後(現今「後」字,古皆書為后)之意。

    如《大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是卦象。上下都是乾,就是天體運行不止之卦象。天行健之「健」是卦名!健是大象傳中使用之卦名。又如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之乾卦就稱鍵卦。健字在古代是否為乾之假借字或通乾字,是有待考究,在此先作如此解釋亦無不可。

    但若如其他著作,翻譯解釋為「健」之意,硬說此句話之意為「天體運行強健」,不知健是卦名,恐是易精研讀不精所致。「自強不息」就是君子看到乾(健)卦「天行」之卦象時,所受到正能量,有此能量后,如喝馬力夯(示子不作置入式行銷),始自立自強而不能止矣!

    如前提到,困卦是最為困厄之卦,因具有最高恐嚇指數,卦象改運解讀指數最高之凶卦。但在《大象傳》裡,一樣可給予正能量:「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澤無水是卦象,因上兌澤破損以致水下漏,所以說澤無水。困是卦名,「致命遂志」就是給君子正能量,鼓勵君子須要以堅定之意志,而使命必達。示子以為,如是之自我解脫之術,並非人人會變。

    又如易經與古代占候術無法脫鉤,候徵兆也!占候為觀天地萬物變化,藉以瞭解天意。中國人怕雷公,西洋人懼雷神索爾,古代打雷時,君子會以為上天之警告。所以吾等須心懷戒慎恐懼,用來自我反省,就是震卦:「君子以恐懼脩省」。苟遇打雷加閃電時,有如目睹有人為非作歹,有罪者將就地正法,所以豐卦:「君子以折獄致刑」,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但如遇打雷且雨時,會以為上天欲大赦天下。乾彖傳:「雲行雨施」,中國自古有以下雨,為上天施澤批恩之等號。雨在易經中亦象徵陰陽調和順暢,因此有遇雨則吉(發)之說。是以雷雨響作時,是人們身上罪刑,將被清洗乾淨,此與基督教教義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易經中有許多君子勵志之言,但落實於日常問題中,常有牛頭不對馬嘴之憾,何以致之?示子以為,是時代變遷所致。戲法人人會變,此時就須善用隱喻、聯想方式,來擴大解釋卦象,讓其引伸出正能量,給你安慰劑,讓你心靈安定,身體平安,高興而回,用微笑與感恩之心迎接美好一天(應是每一天)。

    為八卦取象時,有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可界定為身體類象,遠取諸物且稱自然類象。近取諸身:「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近取諸身對多數可對應到人之德行或性情,稱之為卦德類。

    卦德類象運用,可用來分析常人之性情,亦以用來做為人處世之態度。十翼中運用最廣則是《彖傳》。《彖傳》解經有兩大方法,一為主爻。二為上下二體之卦象分析。

    《彖傳》以上下二體卦德,在展開一卦卦義時,與大象一樣,經常都充滿君子勵志正能量。取象是不盡然,亦無須完全依照《說卦傳》之文字,然后硬套卦象。如只知直接拿《說卦傳》去套象傳,是很難品味出《彖傳》中所用卦德之奧妙。

     例如看《彖傳》如何帶來正能量。困卦彖:「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險為坎卦之卦德,險字隱含一語雙關,或意謂身處險境,或意味冒險犯難。「說」為古字「悅」,即喜悅之意。險而悅就是當行險或冒犯風險中,還能以喜悅之心來面對,如此才能在困境中找到亨通之道,困極而疏通也!

    死亡之卦為大過卦:「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彖傳》中之巽,通常可直接用說卦傳之「巽入也」來解釋,但亦帶有謙遜卑下之意。巽而說行,即入而悅行,謙卑而喜悅。「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上述《易經》如何解卦,恐是眾口鑠金、人言言殊、公婆有理。諸師解卦巧妙目的不同,各有所懷,意有所指;自由心證,率性而為大有人在。諸事件之煩皆出自,解卦之終歸現象與命掛者,所求目的有所關聯,難以脫鉤有關。

    然重點問題之所在,求卦者何以致之,為何得此卦?吾人皆知道教設有筊杯,擲得聖杯,代表所祈求或請示之事,神明回答應允或贊同或可行。示子研究發現該筊杯製作上,在統計學上屬機率不正,擲得聖杯之機率高達10分之6到10分8。由此可知道教寬容之心,比儒家思想還寬大,孔子尚且有「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之隘。

    遠在中國商周朝代,皆由巫師燒裂龜甲后,觀其裂痕走向,而斷其卦象,雖經千年不敗。但至少在秦漢已拋棄此法,因自由心證因素成分過大,就連諸侯、大王亦難以採信,唯可對愚夫愚婦以娛之也!

    而易經取卦法,自古有「蓍草占卦」,機率應為64。今有銅錢搖卦法,銅錢搖卦根據機率,如設有3枚銅錢同時落地,會出現8種情況,但採用4種(4種復),有3陽、3陰、2陽1陰,1陽2陰。另有抽籤卦法,如是64枝籤,則機率為64。

    易經取卦是以機率決定之,機率64分之1到64分之8,以如此機率,來斷定該所求事件之成因,其根據原理為何?是以現代科學已無法解讀,難以認同。有如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人可應也!當然闕如。惜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示子雖獨具眼慧以見,早已孤臣無力可回天矣!

    經示子前著易經矛盾古今論內所述,《易經》充其量只有970種機率現象來解卦,易經能以此970變,凡雜諸事項皆可遇料如神?是以此為示子常言《易經》是形上哲學也!

                                                                                                                                                                                                    示子萬金書於臺南20210714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易經矛盾古今論

                                                     示子萬金      

吾人習易時,或夢寐有朝一日,能如傳說中諸葛亮或抑劉伯溫一樣神機妙算。學成之后,凡事起個卦,然后就可上知天文下釋地理;左通天機右懂人脈,觸類而神通,直達天聽,神不可測也。

    學易可讓吾人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示子以為,理論上答案是否定。君不見有若電視影片劇情節中,無論何事,吾人只稍起個卦,屈五指加以嘴口念念有詞,而后便可知悉事件走向。如某日幾時將括起颶風,天上會降雪、下雨、掉冰雹等現象發生。又在何時辰可遇某人某物,凡諸事項皆可遇料如神。

    示子以為現今各國,以超級電腦來預測氣象變化,尤其是颱風走向預測,尚有24小時正負之誤差,簡言之無法精準預測1天后之颱風走向。而此24小時內,颱風登陸地點,北至基隆南達臺東,誤差竟達300公里之譜。據此,何況《易經》充其量只有970種機率現象(見前示子證明),易經能以此970變,凡諸事項皆可遇料如神乎?

    憶當年(西元208)孔明成功借東風,示子以為按當時標準孔明可獲頒諾貝爾獎,然以今日而言,是高中物理大氣科學之常識,諸位高中物理生,苟汝不知此現象,亦表2年后,子與臺清交成無緣相現矣。

    示子考査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13年(西元208)冬天,1,800年前地球一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不畏懼因易經專家孔明而有所改變。后翼射日是個神話,月亮沒有因此較為涼快,嫦娥當然無法與后翼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孫悟空大鬧天庭之情節,以今日布滿天空之人造衛星,並無拍攝一像半影,就連三清亦已清空,但見滿天太空垃圾矣。

    回到主題,是以戰發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皆刮西北風,赤壁之戰所在地,是湖北省屬於季風區,毫無疑問亦刮西北風,哪來東南風?此一自然現象,有如臺灣,在冬季不可能有颱風發生(是機率問題)。所以孔明假借戒齊沐浴,以易經筮掛成功借東風,造就后輩眾生,咸認易經之神奇,法力無邊,而競相學習仿效。

    示子分析,問題在於赤壁東南邊有座幕阜山,因體積夠大,足以改變此帶局部氣候。又因戰前幾日,白天艷陽高照,雲夢大澤水面水溫劇升。到晚上,陸地上氣壓反差大,氣壓反差大,意味風大。又因有幕阜山有阻礙與反射作用,將西北風轉射成東南風。又按《江表傳》記載:「時東南風急。」,可見當時確實刮有東南風巨風。

    歷史上並無記載赤壁之戰,發生在晚上或抑白天,示子以為按高中物理大氣科學之常識分析,唯有在白天大湖泊面,足以達到產生陸地上氣壓大反差之溫度,到晚上才可發生風面反射。所以示子讚佩,按當時標準孔明可獲頒諾貝爾獎。但示子不認同孔明以易經筮掛,裝神弄鬼,賣弄神機,如此造成后世之遺誤。

    1997年5月IBM深藍(Deep Blue)電腦,係專門用以分析西洋棋之專用高速電腦(尚非達超級電腦等級),擊敗當時俄國西洋棋世界冠軍者卡斯帕羅夫。對電腦而言,圍棋比西洋棋難多。圍棋有361格,西洋棋格數有64格,圍棋棋局理論總排列組合數高達10之162次方,西洋棋最高理論值為10之114次方,但因西洋棋棋子愈下愈少,示子以為理論值少於10之13次方。

    示子基於蒙地卡羅法(Monte Carlo method)分析,認為圍棋平均棋步約10之28次方,西洋棋平均棋步值少於10之13次方分析。此概念為,以2022年出產頂級個人電腦,只須5臺至10臺個人電腦並行運算,就可打敗西洋棋高手。比1997年5月IBM深藍(Deep Blue)電腦還出奇利害。示子就電腦執行速度定義事后分析,不認為當時IBM深藍(Deep Blue)電腦,足以擊敗俄國西洋棋世界冠軍者卡斯帕羅夫。此現象好比吾人觀看武俠片后,以為練個功就可一掌打爆山頭,一躍就可飛太空一樣。

    電視影情節內容雖誇張而不實,但多少反應眾生,對於命理之期待,以及命理市場之現況。放眼整個知識市場(沒知識須看電視),眾生似乎在追求一種能夠精準預測未來夢想(童年多啦A夢看太多)。示子就高中生童年電視觀看研究結論,成績PR值較高者,其童年已能理解諸如多啦A夢情節,多是異想天開,痴人說夢話而少觀看。而成績PR值較低者,一天不看則食不下嚥,如此造成在學校(高中),常聽教師教悔之聲不絕於耳,「都幾歲了,還------」。但在一中、女中,則常聽勉勵之語,「此問一問題,尚有改善空間----」。此一中、女中諸學子,當然不會拿易經筮卦來解決問題,會到圖書館找答案。反觀成績PR值較低者,其父母或祖父母,因自已不會易經筮卦,只好到廟宇求神問卜(應是問筮)。對學生而言是一種保障,是免於挨打之保障,基於統計學機率原理,求神問筮與成績高低毫無關聯。

    示子以為事實上諸事之神機妙算,須建立在一「宇宙矛盾論」之假設上。吾人世界是一部極為精密,運轉毫無誤差,無意外與無未知變數組織。且此組織運轉規則,是由數個程式(易經說是命理)在執行。諸眾生,只是此無限大組織中一微小零件,依照命運運轉程式規則在執行運轉。而命理師就是熟悉此程式者,示子至今尚未發掘此命理師,如硬說是有,則應是網際網路。

    諸如,要眾生放顆石頭或擺設魚缸位置,就可改變命運或稱改運,亦即該命理師能依個人喜好,擅自改變命運運轉規則,且改變方法易常簡單,只消置顆個水晶球,或戴條手鏈,或擺顆石頭,如此該眾生即可改運?

    此改運法對童年多啦A夢者,當然有效,問題不是,此宇宙大組織規則,如此輕易就來個例外(可能是科幻之大霹靂),而是童年多啦A夢者自身,以為該宇宙大組織已改變(相對論之應用),如此樂得兩頭皆歡喜。

    童年多啦A夢者,經過一段時期,事過境遷,又說該宇宙大組織規則運作,已如此不照先前原則,先前在桌子上擺顆石頭已失效,須改擺魚缸事件就解決?對童年多啦A夢者,答案當然是肯定。

    最后,就請童年多啦A夢者站旁一邊,其他人冷靜思考一問題:易經算卦能如此厲害,算什麼都準,氣象預測亦是小菜一碟。那麼氣象用超級電腦,應可送入博物館,氣象人員可回家吃自已,統計學家早已下放來玩六合彩券(以前)?

    示子以為「易經」是門哲學,並非卜卦(應是筮掛)之書。然現實社會,自古以來並不如示子一樣認同該理論。示子一向不把《周易》占筮與「算命」、「命理」混為一談,以其建立一不同宇宙觀上,自然無法相論。此一更符合世界運轉法則之宇宙觀,亦更能反映大千世界變化,及不可測得人間萬象,讓吾人更能藉由處理無常多變之人際問題,簡言之「易經」是門形上學。

    易有三義:簡易,不易,變易。簡易,易不遠人,為平易近人之理。變易,易為天地盈虛,四時更迭,消息變化之理。不易,天尊地卑,君上臣下,動靜有常,此為不易之理。

    《繫辭傳》:「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所以易能與天地準,彌綸天地之道。世界有變,有不變,變與不變之錯綜弔詭,則從「設卦觀象」中,來體現該簡易符之號邏輯。學易所學為變與不變簡易之道,從天人深度思考中,體會天地之奧妙,藉以明白趨吉避凶之妙機。周易占筮是要啟發自身為「萬物之靈」之靈性與靈感,開啟自身之智慧。

    《史記》:「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論語》:「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晚年喜好易經並研究易經,以至於韋編三絕,所求是可免「無大過」。

    《禮記》中〈經解篇〉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問玉》:孔子曰:「潔靜精微,《易》教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矣」,孔子以為《易經》教育可讓人「潔靜精微」,然其過失在於「上下交相賊」(賊今譯傷,害)。以今日之於易經之學,果被孔子言中,已成「上下交相賊」。

    《荀子》中〈大略篇〉:「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占,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荀子所謂「占」,就是解卦、斷卦,簡言之,就是「占筮」,解讀卦象吉凶。荀子之不占,意味超脫周易占筮功能。此一超越,跳脫占筮本始稽疑功能,而直接觸導心有靈犀一點通,心領神會。示子據此以為,真正善於易者,並非鐵口直斷之人。正何謂「善為易不占」,因諸眾生理解不同,示子無法表明。但可言是孔子「潔靜精微易教也」之註解。

    把周易當做一種人格陶養教育,而非占斷吉凶算命工具。占斷吉凶是小用,學得智慧方為大用。真正會周易人,是能夠將周易中陰陽與吉凶法則,內化於人格修身上,而能表現出異於常人一種冷靜、安定,兼備洞察力以謀事。

    示子以為長久學易,確能透徹諸事項表徵,可洞燭機先。其根本在於潔靜精微之人格陶養,走向極致之神機妙算。有朝一日能夠神機妙算,是因個人更具智慧與洞察力,並非算卦技術高明所致也。

                                示子萬金202203書於臺南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嫦娥奔月與萬有引力關係

                                              示子萬金書於臺南20210503

    月亮住有二位人類,二隻動物與一棵植物,其為嫦娥、吳剛、月(玉)兔、蟾蜍(蝦蟆)與桂樹。

    后羿為中國版之海克力士(Hercules),其心仁義又豪邁,登崑崙山替諸神仙射九日,讓各仙境舒適又涼快,后傳授射箭神技與眾人。漢初劉安《淮南子·覽冥訓》中稱:「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豈知有喚名蓬蒙(豬八戒化身)假扮學技之人,混入宮中將竊仙藥置換為罌粟煉製之海洛因液。嫦娥(姮娥)夜醒口渴誤飲,因而飄飄然而升天入月,后受天帝責罰幽居廣寒宮。唐詩人李商隱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實是誤會。據示子考證嫦娥並未偷喝而是誤飲。從此嫦娥毒癮成性,有如徐志摩須無怨無悔四處打工,勉應陸小曼吸食鴉片之揮霍。

    嫦娥應是搖步青雲之陸小曼與人間四月天之林徽音化身,常令其愛慕者蘇東坡,每逢月圓時須仰天觀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然無法入眠。常人以為蘇東坡因河東獅吼而無法入眠,實在是一誤解。其實是蘇東坡出於對友人陳慥之同情,寫一首詩戲笑陳慥懼內:「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東坡有夜不眠之症並非懼內,而是精神出軌。諸子下次作文引經據典時,河東獅吼者不要誤會是蘇東坡,應是其友人陳慥。

    《太平禦覽》引西漢《淮南子》記載:「月中有桂樹」。又唐人著作《酉陽雜俎》卷一〈天咫篇〉記載吳剛伐桂:「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西漢劉向《五經通義‧體調番》樵夫設問:「一月中有兔與蟾樵…」。東漢樂府詩〈董逃行〉有:「採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

    后羿恩愛夫妻,宛如比翼鳥連理枝夫唱婦隨,自嫦娥奔月后,常思妳是月月的月圓,妳是人間的四月天。無奈自化為吳剛到處裝瘋賣傻,被白鬍子神仙處罰送上月亮。然終日伐桂不已,其所為何事 ? 無他 ! 為讓嫦娥吸食海洛因,須日夜無息般斫伐桂樹,好讓玉兔以桂木、桂葉搗藥,來提煉大麻丁基原啡因(蝦蟆丸),供嫦娥吸食。此事已於《明皇雜錄》,在《太平廣記》裡有所記載,唐玄宗遊月宮一篇,皇帝已目睹該事件,不容否認。但若唐玄宗當時亦服用仙丹,飄飄然時,自另當別論。示子懷疑太平廣記所載唐玄宗遊月宮一篇,應是唐玄宗處死綺錯婉媚之上官婉兒后所發。故而夜有所夢,日有所思將婉兒當嫦娥,婉兒身材較纖細,不若貴妃之雍容華貴,不可掌中輕。

    又據《新唐書》記載,婉兒將生時,其母鄭氏夢見一巨人,交予母一秤,並稱汝子「將持此稱量天下士。」。於唐中宗年間,婉兒秉持內政,代朝廷品評天下人詩文,果不其然以詩文「稱量天下士」,此秤即吳剛打造之桂木天平。

    嫦娥為保持身材輕盈,以利四處飛行,但受限於地球引力,無法再飛回地球。因此吳剛以桂木打造一座天平,來供嫦娥控制體重用。嫦娥有點埋怨牛頓,為何要發明六倍之地球引力,讓自已無法再飛回地球。

    嫦娥利用各種大小月岩石製成各式法碼,但是受限於自己毒癮已深,無法計算各式法碼之質量。所幸老天有眼,美國阿波羅11號(Apollo 11)於1969年7月登陸月球廣寒宮山前。阿姆斯壯(Neil Alden Armstrong,1930-2012)等三人因東環形山(East Crater)之阻礙,無法望見廣寒宮。嫦娥以為慧星登月,又再次撞擊寧靜海(Mare Tranquillitatis),故而飛出觀望。正巧望見阿姆斯壯正試練飛行,但因裝備過重只能笨重跳躍。

    嫦娥將月岩石製成各式法碼,委託阿姆斯壯帶回地球驗證與校正,並拜託至中國崑崙山向西王母求得毒癮解藥。阿姆斯壯心思從人造衛星觀察奧林匹斯山上,並無宙斯等十二天神之蹤跡,又於天上各九重雲端上,已無地球各地所傳各宗派天神之存在。並向嫦娥解釋時,時過6,000年,地球各地諸神皆已陸續遷往土星(Saturnus)附近之泰坦星球(Titans),該土星就是貴國所稱之鎮星或填星。

    土星距離地球1,279,800,000公里,孫悟空翻個跟斗,每分鐘可達十萬八千里 (時速540,000公里),本國太空飛行器時速約110,000公里。一趟土星行程翻跟斗須費時8個多月(8.229月),飛行器約須1年又4個月(1.328年),光線傳輸亦至少須66分鐘方可到達。所以人間施行各式禱告、祭拜,已無法上達天聽,只能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天過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安與惴惴其慄之生活。示子建議不要再騙小孩,應老實告知小孩舉 「頭三尺已無神明」,如此可讓諸子生活無憂無慮,多點學習時間。以擴展生活空間,免生愈多問題學生,減少社會問題之發生。

    可笑者最近臺灣適逢56年大乾旱,各式官員竟然還在設壇求雨 ? 殊不知雷神索爾(Thor)早於6,000年前,已同諸神遷往泰坦各星系定居。他山之石可攻錯 ! 臺灣山高地陡,何不學中國廣蓋水庫,來根本上解決問題,以免今天挖井飲鴆止渴,明日地層又下陷再咎由自取。矣! 政治總戀復蹈前轍,古今中外皆為其然。

    又部分學校每逢考季,皆帶考生至廟寺祈福,以求考運興旺,殊不知文昌君、太斗君等諸神亦飛往鎮星各星系定居,豈不令人對現今教育感嘆與失望。示子以為教育首重誠實與道德,如此欺騙小孩,何以身教為鏡 ? 今日學子不愛念書與學習,其來有自只要拜拜、祈禱即可,有如撞球,指考18分即可進大學輕鬆入袋。示子雖未曾登月,但相信阿姆斯壯之所見與現代各式人造衛星,所拍攝照片呈現之事實。

    阿姆斯壯向嫦娥解釋一番,希得明白。阿姆斯壯藉用桂木天平,來稱己身質量,結果與在地球所稱不符,懷疑各式月岩石法碼不準。嫦娥解釋月亮上並無空氣,所以物質不會氧化,不像法國塞夫爾(Sèvres)鉑銥標準公斤原器(International Prototype of the Kilogram,IPK),130年來因受空氣氧化,已誤差0.05公克。

    聰明之學子不免懷疑示子騙人,既然月球無空氣就是無介質,聲音如何傳遞 ? 阿姆斯壯如何與嫦娥談話溝通 ? 示子一生潔身自愛,言行如一已如上述,以為教育首重誠實與道德,不可欺騙小孩,教師應身教以鏡為鑑 ? 嫦娥既已為仙女,當然溝通方式是使用心靈溝通術,心靈溝通術有如萬有引力不須靠介質。心靈溝通術在傳輸學上又稱意念,意念是一種向量,其理論已超出本文,下次有空再論。

    心靈溝通術如用在感情上,則稱心有靈犀一點通,亦是一種向量,有如邱比特之箭具有方向性,邱比特箭是無形、是向量。此與中國以紅線繫結姻緣有所不同,紅線是實體、是純量,此種純量所繫之緣,往往是婚姻出軌之元兇,以白話文稱即一夜情、七年之癢。紅線往往會繫結出小三 (順便考考諸子為何無小二 ? )、小王 (順便考考諸子為何稱呼小王 ? ) 等所繫結之露水鴛鴦。示子以為一切須怪月老星君 (月下老人) 亂點鴛鴦譜。不過自前幾年,民法廢除通姦罪後,似乎又顯現月下老人有先見之明 ! 並非老人失智症之患者 ?

    示子回憶年輕時,與內子相交往,初次見面即因心,懷有靈犀一點即通。所以日後,能如後羿夫妻般,比翼鳥連理枝夫唱婦隨,總相敬如賓。只因示子著作繁忙,少有常思妳是月月的月圓,妳是人間的四月天等具體表現而已。

    據示子研究年輕情侶相識時,其心若無法具有靈犀一點通,而貿然結婚者,往往是以離婚收場,造成許多不幸之單親學子,無法享受天倫之樂。建議諸子多閱讀(須細評)示子文章,以求心靈開竅,心靈開竅靈犀自然一點即通,如此得保有婚姻,又可造就美滿幸福家庭,如此看來又是示子功德一件。

    阿姆斯壯又向嫦娥道,地球最接近之神仙就是妳,亦是唯一。中國為探究妳,於2019年1月3日發射嫦娥四號太空船,可惜因對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之誤解,又沒向示子求教軌道運行技術,終究失敗降落於月亮另一側,喚為永夜面,當然無法覓汝芳蹤。

    阿姆斯壯又道,示子有幾道疑問,請我代問以求解惑。

    其一、由埃及前王朝時期之格爾津文化(Gerzeh culture)始,自今已越約5,600年,作為四大古國之一,古埃及神祗之多,已超越古希臘、羅馬各神祗,至少有2,000類尊之眾。據示子言,由埃及格爾津文化(Gerzeh culture)始,去推算分布於地球上與天上,各路諸神至少於6,000年前,皆已遷往泰坦各星系定居。而汝夫君后羿為唐堯帝之一將領,距今只約4,500年前,如此晚約1,100年,何故 ?

    嫦娥道「此皆因於中國文史學家,為文多不求甚解,喜好天下文章一大抄所致,今日各類教科書依循多有此病。若學示子為文具有開創與考究精神,則不致有此誤差 ! 唐堯帝年代確信,據今至少5,700年有餘。」。

    其二、據示子研究,心靈溝通術又稱意念,有如萬有引力不須靠介質。如此人間各型拜拜、祈禱是否可達月亮 ? 甚至到泰坦各星球 ?

    嫦娥道:我無法傾聽人間之祈禱,余亦無能與泰坦星球諸神溝通,吾不知其因為何 ? 須請教示子大師。

    阿姆斯壯回答示子所謂 「意念」 之傳輸重點在於介質,地球有超過1,000公里厚之大氣層,土星亦有20,000公里之星塵,故無法實施心靈溝通術 (意念)。但在地球表面某些微塵處 (如無塵室或高山清晰處),是不構成阻礙,亦即在地球某特定處與太空中,是可以施行心靈溝通術 (意念)。

 

 

 

未完待續

 

                   示子萬金書於臺南20210504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有引力與牛頓第二定律之示子重力質量猜想

                                                        示子萬金20210303書於臺南

 

    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AD384-AD322)之「落體運動法則」,認為兩物體從同一高度落地,重物必比輕物先行落地,此一落體運動法則影響後世,越1,900年之久。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則認為兩不同重量之物體,例如鐵球同時拋落時,其結果兩鐵球必同時著地。並從其推理中,推翻亞里斯多德之錯誤觀點。他以反證法說明:如果兩不同重量之鐵球,重鐵球比輕鐵球先落地,那麼將兩個鐵球鏈連在一起,其重量必定大於單獨大鐵球之重量。由「落體運動法則」可得知,必然是兩個鏈連在一起之鐵球,要比單獨大鐵球先行落地。但又考慮,由於原先小鐵球比大鐵球下落之速度較慢,因其與大鐵球鏈連在一起,按常理必然會拖慢大鐵球落下速度。理應結果是兩個鏈連在一起之鐵球,要比單獨之大鐵球稍後才落地。如此結論互生矛盾,因而證明亞里斯多德「落體運動法則」之唯心論是一錯誤觀點。

    伽利略借由水平運動實驗中,敏銳發現物體之加速度具有相同此現象,因而認為物體下落之快慢與重量無關,但其無法解釋與得知原因。直到牛頓(Sir Isaac Newton,1643-1727)發現牛頓第二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時,此一問題才得理解。

    物體落下是因為受到地球之吸引力,而產生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雖然與地球重力(吸引力)成正比,但亦跟物體質量(特定情況可視為重量)成反比。所以重力加速度成為一個常數,對任何物體皆為相同值,如此物體才會同時著地,此明白表示一顆20公斤重之鉛球與一片1公克重之羽毛,從同高處丟下,必會同時著地(據示子抽樣調查有一半學子不同意此觀念,據此諸位老師,您還支持雙語教學,與夫減少中文授課時數? )。

    生活之中所謂重量一詞,實際上並不怎麼正確,嚴格說來,其為重力大小之量(具方向性,專有名詞為向量),所指為物質之重力(力之一種)。但吾人常把物質之質量說成重量,此與質量概念來自於衡量物質所受重力之量度有關,此一量度為物質之屬性,此屬性稱為引力質量,其為 「物質因重力之度量」 (示子特簡稱為重量)。

    引力質量常被稱為重量,是因為引力質量與重力總是成正比。又質量概念來自於衡量物質慣性(所謂慣性一詞純為英翻直譯,有如現今流行 「盤點」 一詞,令人霧煞煞。慣性一詞應譯為 「本質」 ,解釋為原本的或本身具有的) 之量度。此原為物質之屬性,該質量又謂 「慣性質量」,移置任何星球或外太空中,其質量皆為不變,此為物質之本質。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之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質量等於慣性質量,此為其所謂 「等價原理」 ,往後已得驗證。是以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已遵循牛頓第二定律慣性質量,如同引力質量一樣,亦和物體所受之重力成正比,是以此成一比例數據,即重力加速度是個常數,與重量無關。

    以下為現行國、高中職教科書,有關萬有引力與牛頓第二定律章節之摘錄。

    現今教科書皆書言利用天平,可測得物質之質量。並認為同一物質質量不隨地點而變,已如上述一物質移置任何星球或外太空中,其質量皆為不變,例如在地球上所測得之質量必等於在月球上所測得之質量。又認為在無重力之處,如外太空,無法使用天平測得質量。任何有引力之處,皆可利用天平測量物質之質量,且所測得之結果皆為相同。失重之太空雖無法以天平測得物質質量,但可用其他方式求得。在真空中只要有引力存在,仍可測得物質之質量與重量。

    現今教科書又有下列教學指出,利用彈簧秤可測得物質之重量,物質受地球引力之大小,稱為重量(大陸地區已拋棄此名詞),或稱為重力,在臺灣常稱為地心引力(惟此示子不認同此稱呼,有空再敘明)。其單位為公斤重(kgw)或公克重(gw)。同一地點之質量比等於重量比,同一物質在任何處之質量不變,但重量會改變。物質在外太空之重量為0,在地心之重量亦為0。

    質量與重量之關係:被規定在北緯45度之海平面上,質量1kg,重量1kgw。重量為受引力所造成,地球上引力造成物體在地球上之重量,物體在月球上受到之月球引力,成為物體在月球上之重量。月球引力約只為地球1/6(即0.166g),因此同一物體在月球上所測得重量亦是地球重量之1/6。又於地心處或繞地球運轉之人造衛星(或太空船上),引力皆為零,因此無法使用天平來測量質量。

    示子憶起國中期間,正受於教學習有關萬有引力與牛頓第二定律之章節。示子因所處窮鄉僻壤,並非通都大邑之學校,實驗設備樣樣可具全。教師因陋就簡以圖畫代之,教授天平量測一章節,其結論一如上述。

    示子自幼天縱英明,資質過人,依循好問則裕,自用則小之理,故有力行近乎仁,好問近乎智,知恥近乎勇之慨。敢請疑問於教師曰:「請問老師,假設學生我站立於天平之右端----」。尚未問完,即被教師打斷曰: 「萬金小子,天平那麼小,試問你怎麼站立?」,全班哄堂大笑不已。示子急中生智編騙曰: 「我舅舅工場就有一座可秤稻米用之天平」,師曰可續述。

    示子曰: 「假設學生站立於天平之右端,左端置各類法碼適平衡之」,續曰: 「將此同置於月球之上,亦適平衡之,(此時示子心懷惴惴其慄,擔心老師又懷疑萬金小子,你如何如同嫦娥飛上月球? 」。諸位聽眾,你可相信現今多數教師,寧可相信嫦娥可奔月,已進住廣寒宮,亦不願相信示子之「示子重力質量猜想否 ? 」 。至此汝等是否莞爾 ? 或亦若鴨子聽雷輩者,正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割雞焉須用牛刀 ? 宇宙茫茫多費心矣!」

    示子旁徵側引少說,言歸正傳,上述翻譯成白話即示子證明用天平秤量測一物體之質量,其結果為在地球與月球兩地,其重量為等重 (當然質量亦等重)。因各類法碼皆相等,計算相加各法碼為60.3公斤,這亦是示子在護理室磅秤,所量得體重為60.3公斤重。此一結果並非現行教科書所稱:物體在月球之重量為地球之1/6重量(即10.0公斤重)。想當然耳!其時老師無言以對,示子必被當頭棒喝,訓教一番。

    就此示子出一道題目以饗諸子,題目名稱為:「萬有引力與牛頓第二定律之示子重力質量猜想」,簡稱 「示子重力質量猜想」 :設有一物體在地球,以天平量測計算相加各法碼為60.3公斤,並以彈簧磅秤量得為60.3公斤重。將此將天平移至月球量測,重復量測,並計算相加各類法碼亦為60.3公斤,此一結果,並不符合物體在月球為地球重量之1/6之萬有引力定律。

    可解此題之諸子,示子餉以4萬金即新臺幣40,000元。

 

  1. 若同一星期內超出1人者,獎金平分之。
  2. 知悉中文者,方可參賽。
  3. 現為大學教授或各學校任教物理、數學科者,可解題者加發獎金1金。
  4. 至2021年12月31日前,可解題者發獎金如上。遲1年獎金減半,再遲1年獎金再減半,依此類推。

希此示子重力質量猜想,冀得以改善國、高中之物理教學。

 

示子萬金 20210303.0615書於臺南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打入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到冷宮之重力波

                                                示子重要發現書於20180303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三位科學家Rainer WeissKip ThorneBarry Barish,以表彰3人在LIGO探測器及重力波(或稱引力波)觀測之決定性貢獻。

    1687年,萬有引力定律(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由牛頓(Isaac Newton)稱之為歸納推理之經驗觀察得出一般物理規律。其發表當初,已背負賓利(Richard Bentley)悖論之疑問,只是當時如日中天之牛頓,無人敢望其項背。又早在愛因斯坦相對論時期又被質疑,無神論之愛因斯坦過於畏縮,不敢得罪上帝之子牛頓,後不了了之。於20178月因重力波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被打入冷宮,同時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重力波之存在。現今20183月又因示子證明「物質引力定律」終而取代萬有引力定律,將之送入墳墓。

    重力波之能量通量(單位面積輻射功率)近似為FGW~f2*h2 ,給定f為單色重力波之頻率。思考一地面探測器可感測到些微弱之波量,其頻率給定為1,000Hz,當其到達地球時重力波強度已衰減為10-22尺度,則其能量通量約為3*10-3 W/m2 。如此相當於滿月時,月球傳輸到地球之波能量通量之兩倍,大約停頓只有1ms之久。給定此重力波源為夜間天空最亮之星體,表明此重力波實際可攜帶巨大能量,但重力波與其他物質交互作用力非常小(何因?後述),此為重力波難以被探測之根本原因。

    LIGO探測器原理重點在於「傾聽星體聲音」,如上述給定時空最亮之星體,其聲音頻率到達地球時,重力波頻率強度已衰減為非常微弱(10-22 尺度),造成偵測之困難度。雖然得獎3人對重力波只是觀測與發現,就可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3人在觀測之決定性貢獻。但得獎3人對重力波之成因,卻一無所悉,諸子幸運,由示子所提出之「物質引力定律」即可解析重力波之成因。

 

 




 

圖一、時空中星體會造成時空連續下陷.

 

    如上圖一,在廣義相對論裡,時空中一星體(給定是地球),會造成該時空連續下陷。根據德布羅意物質波定律,第一德布羅意方程式指出,粒子波長λ(亦稱德布羅意波長)及動量p之關係如右 þ=m*v=h/λ=h*к/2pi E=h*υ=h*ω/2pi  (式中普朗克常數h、粒子靜質量m、粒子速度v、勞侖茲因子γ、和真空光速c及波群(Wave group) к)。

    因該星體會造成該時空連續下陷,相對思考即該星體之行進速度,有動量即可產生物質波,為德布羅意物質波定律之精神,據此可求波長。因λ = h / p(h=6.626*10-34 p 為動量),唯須注意德布羅意波,係以原子尺度計算,故示子考量星體與原子間計算尺度因子,須加以調整。

 

尺度因子如下:

地球重約:  5.972*1024 公斤

地球直徑約:1.2742*107 公尺

原子重約:    1.67*10-27 公斤

原子直徑約:3*10 -10 3*10-11公尺

地球速度約:297,900公尺/

 

    德布羅意波長 λ 以方程式表達為 λ = h / p ,計算得地球之λ值約為6,204,600公尺即其頻率為48.19Hz。同理計算太陽之λ值約為360,241,000 公尺,換為頻率為0.83Hz60%人類只能聽到40Hz以上聲音,又數拾萬元以上之高級喇叭,方能解析20Hz以上音響。太陽之λ值過大,連光都須1.2秒方能超越(或逃脫)。故依示子之「物質引力定律」證明,得知其周邊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皆須追隨其左右,一同繞行參拜太陽系。此因造成晚年之牛頓欲成上帝之子,使萬有引力定律遺誤330年。歷史總無情,再前西元1543提出日心說(地動說)之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成為歪魔邪說,而鋃鐺入獄致死。示子遺憾當今學術界充斥太多之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信徒,箝制學子思想。回憶示子於博士班求學期間,有股莫名其妙之參拜潮流,金箍罩頂,令悟空難以發揮不要緊,夜夜擔心床下地獄之門突開而墬,使永無超生之日。

    在廣義相對論裡已表述,重力波是時空之漣漪。有如投擲石頭到池塘時,會在池塘表面產生漣漪,從石頭入水之位置向外傳輸。當帶有質量之物體呈加速度運動時,會在時空產生漣漪,從帶有質量之物體位置向外傳輸,此時空之漣漪亦即重力波。

    由於廣義相對論限制物質重力交互作用之傳播速度為光速(為何?),因此會產生重力波現象。相反地,牛頓重力理論中之,是以無限速度傳播,故在此一理論之下,並不存在重力波。

 

圖二、二個時空中星體其重力波會造成時空漣漪

 

    示子為好論述,給定太陽系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皆不存在,只剩太陽與地球,如圖二。一如此跟據廣義相對論之表述,二個時空中星體,其重力波會造成時空漣漪。如此證明示子之「物質引力定律」,可用來取代萬有引力定律。

    示子之「物質引力定律」證明,二個時空中星體(亦可應用到二個小球體如棒球),並非靠萬有引力所繫結(引力)。二個球體之所以互為繫結,乃是時空中一星體,會造成該時空連續下陷後,所產生之行進速度,有速度(嚴謹定義應是加速度),就有物質波(德布羅意波)。又當2個以上之物質波相遇,會糾結成為波群(Wave group),因而有「引力」現象,吾人可由二互為干擾水波紋得知此現象。據此投手投出棒球,亦會產生物質波,因其λ值太小,約為10-20之尺度,遠超出現今偵測儀器尺度(10-14尺度)。該棒球路徑,即為物質波現象之鐵證,其沿物質波路徑周圍,微小物質會被吸近(物質波引力現像)

    被生成後之重力波,因其λ值太大,如地球之λ值約為6,204,607公尺,故幾乎無法被其他物質阻止,依據繞射理論,物質須高於4倍λ值才可阻擋。太陽直徑為地球之109倍,故於太陽系中,唯太陽可阻擋又可反射地球之重力波,當然太陽神之重力波無物可擋。

    重力波於時空傳播時,只有在下列幾個狀況下,才會出現較為顯著改變:

1.重力波波幅會隨著傳播距離增加而減小,理論上太空為真空狀(為何?),並不會衰減重力波波幅,造成衰減現象,其因為各重力波相互作用而衰減之。

2.重力波頻率會因太陽系外之宇宙膨脹、各重力交互作用或都卜勒效應而出現紅移。

3.其他效應對於重力波波形影響非常有限,例如,被星際介質或星系際介質吸收、散射、色散等(因重力波波常λ值太大,又星際介質或星系際介質非常微弱)。

4.重力波會在強勁重力場作用下被聚焦。重力波也會展示出繞射行為。

   重力波因有過大之波長λ值,故有兩個獨特性。其一:不須任何物質存在於引力波源周圍,示子已解釋因其為物質波,故不會有電磁波輻射產生。其二:重力波幾乎不受阻擋,可任意穿過行進途中之天體。比如,來自於遙遠恒星之光會被星際介質所遮擋,引力波能夠不受阻礙穿過。這兩個特徵允許引力波攜帶有更多之之前所未有「觀測」過天文現象資訊,偵測重力波之技術,並非「觀測」而是「傾聽」重力波之頻率,後再倒數求波長λ值。

 

后記:基於示子之「物質引力定律」提出,電磁波定義須被改定;光波亦須被定義為物質波而非電磁波。

 

示子萬金重要發現書於臺南市20180303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動機車或電動汽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

示子萬金20180303

    電動機車去年具蓬勃發展、方興未艾之趨勢,一般民眾無法得知電動機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應情有可原。又某些研究生不清楚機械馬力與電力(電氣)功率之定義,以致於其所發表論文或專題內容有所遺誤

      馬力(Horsepowerhp),俗稱匹。被英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定義為:「一匹馬力能拉動33,000磅,並以每分鐘1英尺走動之馬匹所作之功率」,等於33,000 ft·lb/min(英尺·磅力/分鐘),換算公制馬力(Metric Horsepower)為PS=735.5 Kgf·m/s(公斤力·公尺/)或電氣馬力(Electrical HorsepowerPS=745.7 W()

          歷史上後輩引用前賢之定義,常會因引用人或因不清楚定義,或因科技跨領域,或因時代進步而須有所修正,例如示子前述之重力與重量之定義如是也。本馬力定義後人亦同而犯錯誤矣!

      當初瓦特試驗係以蒸汽機來代替馬匹提水之能力。注意是提水而非運輸作功,既然是提水作功,當然與地球引力(不應稱地心引力)即重力或萬有引力有所關聯,亦即須加入重力系數(Gravity Coefficient) g = 9.80665 m/s2 。瓦特是位應用科學家,並不瞭解理論科學家牛頓萬有引力之定義,而忽略地球引力g = 9.80665 m/s2應扣除之,造成馬匹功率(並非馬匹力量)少算9.80665倍。功率 P 被定義為每單位時間 t ()所作之功或消耗能量 W 之速率。

      又當時馬力係以交流電作為機械功之轉換基礎,按電學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計算,得知全波有電容器濾波整流電路,其所輸出直流電壓幾近於交流電之峯值。譬如家用交流電壓117V轉換為直流電壓約為165V,即增加1.414倍。其理電池可視為超大之濾波電容器,故可不用考慮瞬間電流量。此一觀念常為教學之盲點,有若16世紀前無法理解太陽為中心理論般

      電動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由表得知續航力與馬達效率、風阻係數、摩擦係數、車速、電池容量大小、電池轉換效率、乃至天氣低溫溫度等變因皆有所相關。其數學理論計算為:

     電動汽機車續航里程(公里)=電池容量(電壓*電流*小時)/3,600*重力係數(9.80665)*交流電有效值(1.414)/車重*總效率(一般機車取0.60.汽車取0.75)(2012-2018年出廠)

          一組鉛酸電池規格為48V20Ahr( 1.3匹馬力hr,約18公斤重),價格6,000(2017),總續航公里數為1,500公里(電池只能行駛1,500公里,而後無法再充電而告報廢),換為4/每公里;考慮充電費,換為4.4/每公里。諸君須知,燃油機車(100C.C.) 其油費(32/每公升計),換為0.5-0.7/每公里。故鉛酸電池型電動機車,不適合每日騎乘超過8-10公里以上,鉛酸電池充電須耗時5-8小時,續航公里小於25公里(總效率以50%)

      一組鋰離電池規格為48V40Ahr( 2.6匹馬力,約13公斤重價格19,000(2017),總續航公里數為3,500公里(電池只能行駛3,500公里,而後無法再充電而告報廢),換為5.4/每公里;考慮充電費,換為6.1/每公里。諸君須知,燃油機車(100C.C.) 其油費(32/每公升計),換為0.5-0.7/每公里。故鋰離電池型電動機車,不適合每日騎乘超過10-15公里以上,其充電須耗時3-5小時,續航公里小於50公里(總效率以60%)

      下表1.為電動機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由表知續航力與馬達效率、風阻係數、摩擦係數、車速、電池容量大小、電池轉換效率、乃至天氣低溫溫度等變因皆有所相關。其數學理論計算為:

      電動機車續航里程(公里)=電池容量(電壓*電流*小時)/3,600*重力係數(9.80665)*交流電有效值(1.414)/車重*總效率(一般機車取0.60) 使用第118650電池。

 

               

鋰離電池規格.單體型號18650.電池容量48V40Ahr(2.6匹馬力hr)13公斤重

電池容量=(電壓乘以電流乘以)乘以1小時).(原定義3,6001公尺)

原定義以秒計換算速度以小時計故須除以3,600.又再乘以重力係數(9.80665)

電池為直流電,故須換算相當於交流電之容量(乘以1.414)

續航力里程=電容量除以(車重加載乘重量)。設車載總重為150公斤

續航力里程(考慮馬達效率、風阻係數、摩擦係數等變因)0.7(最差)設車載總重為150公斤

續航力公里程(考慮該電池容量大小變因)設車載總重為150公斤乘0.8(最差)

續航力公里考慮          1.並非定速30km/hr.    2.有坡度.  3.走走停停再乘0.7(最差)

 

48V20Ahr( 2.6匹馬力hr)

3,456,000

9,414

13,312

89

62

50

35

 

單位

-

-小時

-小時

公里

公里(約官方公布值)

公里

公里(約實際值)

 
                 

  1:電動機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使用第118650電池)

          下表2.為電動汽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由表知續航力與馬達效率、風阻係數、摩擦係數、車速、電池容量大小、電池轉換效率、乃至天氣低溫溫度等變因皆有所相關。其數學理論計算為:

           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公里)=電池容量(電壓*電流*小時)/3,600*重力係數(9.80665)*交流電有效值(1.414)/車重*總效率(一般.汽車取0.75)。使用第118650電池。

 

             

鋰離電池規格.單體型號18650.86KWhr(115匹馬力hr)(電池總重約650公斤,含控制電路超過850公斤)

電池容量=(電壓乘以電流乘以)乘以1小時).(原定義3,6001公尺)

原定義以秒計換算速度以小時計故須除以3,600.又再乘以重力係數(9.80665)

電池為直流電,故須換算相當於交流電之容量(乘以1.414)

續航力公里程=電容量除以(車重加載乘重量)。設車載總重為2,000公斤

續航力里程(考慮馬達效率、風阻係數、摩擦係數等變因)0.75(最差)設車載總重為2,000公斤

續航力里程(考慮該電池容量大小變因)設車載總重為2,000公斤乘0.9(最差)

續航力公里考慮          1.並非定速70km/hr.    2.有坡度.     3.走走停停再乘0.7(最差)

86KWhr(115匹馬力hr)

309,600,000

843,372

1,192,528

596

447

402

281

單位

-

-小時

-小時

公里

公里(約官方公布值)

公里

公里(約實際值)

    表2:電動汽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使用第1代18650電池)  

           

鋰離電池規格.單體型號21700.電池容量1,700VAhr*2(4.56匹馬力hr)18公斤重

電池容量=(電壓乘以電流乘以)乘以1小時).(原定義3,6001公尺)

原定義以秒計換算速度以小時計故須除以3,600.又再乘以重力係數(9.80665)

電池為直流電,故須換算相當於交流電之容量(乘以1.414)

續航力里程=電容量除以(車重加載乘重量)。設車載總重為190公斤

續航力里程(考慮馬達效率、風阻係數、摩擦係數等變因)0.7(最差)設車載總重為190公斤

續航力公里程(考慮該電池容量大小變因)設車載總重為190公斤乘0.8(最差)

續航力公里考慮         1.並非定速30km/hr.    2.有坡度.  3.走走停停再乘0.7(最差)

1.7kwhr*2( 4.56匹馬力hr)

12,240,000

33,343

47,146

248

174

139

97

單位

-

-小時

-小時

公里

公里(約官方公布值)

公里

公里(約實際值)

   3:電動機車電池容量與續航力之關係(使用第221700電池)                        

      一組鋰離電池規格為86KWhr(115匹馬力hr,總重量超過850公斤重) 價格超過1,900,000(2017),諸君勿疑是190萬,數字無誤,其總續航公里數不到20,000公里(電池只能行駛2萬公里,無法再充電而告報銷)。換為行駛每公里費用高達95元;再考慮充電費用,則超過105/每公里。諸君須知,燃油汽車(1,800C.C.) 其油費(32/每公升計),換為2.8-3.5/每公里,再高速公路行駛費用少於2.4/每公里。

     故鋰離電池型電動汽車,只適合特殊人物(非有錢人)使用。試想臺北到高雄來回一趟724公里(以高速公路計),其費用逼近8萬元,駕駛燃油汽車1,600元有找。燃油汽車來回只費時7小時,鋰離電池型電動汽車至少須4次充電,中間須充電2次,其充一次電費時超過10小時,總計充電時間超過45小時,該趟旅程費時超過30小時。

     沒錯,開電動車來回臺北到高雄,每趟至少須費時30小時。因其每次續航公里小於230公里,又該組電池只夠臺北到高雄來回27趟,190萬就此燒完。

 

后記:

1.為鼓勵環保與綠能,全世界電池組與充電站皆有政府買單。用車人只須付充電費,每次充滿電約920元(84*11)。可跑約300公里。

2.太陽能發電現象,亦如鋰離電池應用於電動汽車上。目前臺電發1度電成本約1.2-2.3元,太陽能發電1度電成本超過12(不考慮用地成本)。假設又以整個臺北市面積(不只是裝在屋頂連道路皆須應用)(當示子陳述此一事實,諸學子暗背指責示子[練肖話],臺北人住哪裡?示子默然應證先知總孤獨一詞)來裝置太陽能發電量,全部發電量約為臺中市10支火力發電之1.8倍量(止於理論值),即18支火力發電量,且每年只有125天之7小時可用(引用中央氣象局北部資料)。又臺中10支火力發電量約等核1.2.36組發電總量。

3.示子以為以臺北市多陰多雨氣候,太陽能發電應達不到理論值之45%。即整臺北市面積臺中8-9支火力發電量。

4.全世界為鼓勵環保與綠能,臺電須背負綠能之巨額負債,終究由政府買單或亦轉嫁於人民別無二途。若轉嫁至人民,示子估計時至2027年,每度電漲至約5.5-6.5元而非現今2.8-3.3元。

5.電動機車電池1組約40,000元,2組超過8萬元(2015),一般民眾無法接受,是以車商用交換租用行之。為鼓勵環保與綠能,全世界電池組與充電站皆有政府買單。

示子萬金20180303書於臺南 

示子萬金20180303書於臺南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示子萬金:樹無菩提底,臺非使鏡明;物一無來本,埃塵惹處何!

 

                                             示子萬金20000悟七祖皆來空

 
 
文章標籤

示子萬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