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芮良夫毖》新譯
示子萬金20190303
由《芮良夫毖》全文可見,其文中,已出現許多殷商、西周時期未見之虛詞用法。其如春秋前期之此、矣、所、何、而、必、于呼;春秋初期之未、如、彼;春秋後期之莫、者、當;春秋末期之夫等。
《芮良夫毖》或成文于魯昭公後齊地文獻,或與管子學派有所淵源。亦即該文屬于春秋末期作品。毖為一種文章體裁,毖原字為䛑。
原文
周邦聚有禍,寇戎方晉。氒辟御事,各縈亓身,恆靜于富。莫治庶戁,莫卹邦之不寍。芮良夫乃作䛑再夂。曰:
注釋
聚。【周禮·天官·獸醫】趨聚之節。【釋文】聚,本作驟。
寇戎。西戎也,即犬戎、此外南淮夷及東夷亦對西周造成威脅。
晉。《爾雅•釋詁下》晉,進也。毛傳曰晉,臻也,至也。方臻指外寇泛廣來犯之意。
氒。【說文】木本,从氏,大于末。《廣韻•月韻》氒,厥之古文。
辟。《書經·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辟,君主也,臣稱呼王或云氒辟,或曰朕辟。王對臣云乃辟。王自稱余或余乃辟一人或余一人。
御事。《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
縈。【廣韻】縈,繞也。【玉篇】縈,旋也。
靜。【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戁。【詩·商頌】不戁不悚。【集韻】戁,懼也。
寍。【玉篇】寍,古文寧字。
䛑。【正字通】同謐,今文尚書維㓝之謐哉。周頌。誐以謐我。靜語也,䛑今作毖。
夂。【集韻】夂古文終字。
今譯
我周王朝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邦內庶民禍患不斷,外患戎狄侵擾日盛。天子與眾多臣子仍各謀一己之私,競相謀取財富。
無心體恤庶民所遭困頓之災難,無人憂慮邦國所遇外敵之動盪。芮良夫滿懷憂慮,作詩歌警戒,以為諷諫與告誡,其如是說:。
原文
敬之哉君子!天猷畏矣!敬哉君子!寤贁改繇,龔天之畏。載聖民之繇,間鬲箬否,以自訿䜋。由求聖人,以申尔謀猷,毋脜聞繇,厇毋有䛮,
注釋
猷。【書·大誥】猷大誥爾多邦。【傳】順大道,以誥天下眾國。猷,道也。
畏。【廣韻】畏懼也。《古文尚書》天威棐忱,威畏同,今文作畏。
寤。《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擗有摽。通悟,覺悟也。
贁。【集韻】敗古作贁。
改。《國語·魯語下》執政未改。改,更也。改正,糾正。
䌛。【爾雅·釋詁】繇,道也。【說文】作䌛,隨從也。繇ㄧㄡˊ通由,用也。
龏。《説文•龍部》龏ㄍㄨㄥ,慤ㄑㄩㄝˋ也。龏同恭,恭謹也。
載。【書·洛誥】丕視功載。記載也。
聖。洪範曰凡一事精通謂之聖。【傳】于事無不通之謂聖。聖,聰明也,才智勝人。
間。隙也,隙者,壁際也。【廣韻】重也,仍也。
鬲。【前漢·五行志】鬲閉門戸。【註】師古曰鬲與隔同。
箬。【廣韻】竹箬也。【說文】楚謂竹皮曰箬。
訿。【集韻】同訾。【詩·大雅】臯臯訿訿。詆,毀也。
䜋。【廣雅】䜋,轉也,欺也。
由。《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由通以。
申。《荀子·解蔽》形可劫而使詘申。申通伸,舒展也。伸展,伸張。
尔。《集韻•紙韻》尔同爾。
脜。【集韻】音柔。面色和柔貌。
厇。【集韻】音磔,張也。【玉篇】亦作磔,開厇也。古同磔ㄓㄜˊ,展開,開張之意。
䛮。【玉篇】䛮,毀也。
今譯
奉勸吾君言行須為恭敬哉!上天可畏矣!奉勸吾君應從失敗中覺悟,須速改弦更張矣!以恭上天之威。
應恭敬記取民間聖人之施政建言。其有如竹皮不存,竹節焉附矣!其若不為也,必將咎由自取,會招致詆毀與欺譏而不知。
吾君須踐行去聽取民間聖人之想法,來擴展邦國之謀略與計畫。因此為表現誠意之態度,吾君面對民間聖人時,要懷以憂慮之心,面色勿帶柔和之貌,下放去聽取庻民之道。並應以此向前邁步開來,大刀闊釜來進行謀劃與改進,如此邦國政事方能幸免災難矣!
原文
毋惏貪、㹲昆、𡈊盈、康戲,而不智寤告。此心目亾亟,富而亾淣。甬莫能止欲,而莫肎齊好。尚恆恆敬哉!
顧彼後復,君子而受柬,萬民之咎。所而弗敬,卑之若重載以行崝,險莫之扶導,亓由不邋傾?
注釋
惏。【廣韻】貪也。惏同婪 ㄌㄢˊ。
㹲。【玉篇】犬驚。【廣韻】豕驚。本作㺒ㄒㄧㄠˋ,引申有亂義。
昆。《詩經·王風·葛藟》終遠兄弟,謂他人昆。漢.毛亨.傳曰昆,兄也。
𡈊。【玉篇】陟立切,音縶。從馬,在囗中。亦羈紲,繫絆之意。
盈。《易經·謙卦·彖曰》人道惡盈而好謙。盈,驕傲也、自滿也。
康。【爾雅·釋詁】康,安也。
智。《管子·法法》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智通知。
告。【增韻】告,啓也,啓發,覺醒。
亾。古同亡。今作無。
亟。【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淣。【莊子·大宗師】不知端倪。或作淣。端,山顚也。淣,水滸也,與倪同。極際也。
甬。【博雅】甬,常也。
肎。《玉篇•肉部》肎,可也。今作肯。
齊。【集韻】音翦。同剪。【說文】斷也。剪取亓齊,故謂齊爲剪。
柬。【荀子·脩身篇】安燕而血理不惰柬理也。柬,擇也。
所。【論語】視亓所以,觀亓所由。所,何也。安也。
卑。《國語·晉語四》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卑,輕視也、藐視也。
崝。【集韻】或作嶒崢也。
邋。【廣韻】邋,邁也。
今譯
對于財貨勿貪婪無厭,對待兄弟勿悖逆昏亂。應抑制驕傲與自滿,之于嬉戲遊逸應有所限制,不可不知覺悟。蓋吾人對感官追求是全無極限,對財貨追逐是毫無止境。對于慾望經常無法克制,又不肯根離柢斷遠離癖好。故須長久不變敬畏上天哉!以利其德矣。
懲前毖后、顧此后覆,吾君會受上天選擇揀用。會被萬民追究罪過。若對上天經常語辭不敬與藐視,就好比載重車輛行走于陡峭危險山路上,卻無人扶持與引導,其能不邁覆傾倒哉?
原文
敬哉君子,恪哉毋巟。畏天之降,載恤邦之不臧。毋自縱于逸以囂不圖戁,㝸改常絉而亾有紀䋁。此悳刑不齊,夫民甬憂愓。民之俴矣,而隹啻為王。彼人不敬,不藍于夏商。
注釋
巟。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傳曰荒行而巟廢矣。荒,大也。荒蕪也。
載。《易經·坤卦·象曰》君子以厚德載物。載,承受也。
㝸。【說文】㝸,冕也。周曰㝸,殷曰冔,夏曰收。㝸ㄅㄧㄢˋ,驚懼也、害怕也。
絉。【玉篇】絉,繩也。引申為準則也,法度也。
䋁。【玉篇】【集韻】䋁ㄍㄥˇ同綆。綆,汲索也。
憂。《詩•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憂,戲謔也。
愓。【荀子·榮辱篇】愓悍憍暴。愓,放也。
俴。《爾雅·釋言》俴,淺也。淺也、薄也。
隹。古同惟,助詞,用于句首,表發端。
啻。【玉篇】買賣云不啻也。【六書故】猶言何止,啻猶止也。
藍。《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在此比喻後朝無法勝過前朝。
今譯
吾君要敬畏上天哉!要謹慎恭敬哉!不可荒廢矣!要畏懼上天會降災禍,要承受邦國之禍患。勿放縱己身安逸享樂,以至于輕慢、囂張、而毫無憂慮去預防災難。
若害怕改變現行常道與準則,以致邦國淪落毫無法度之田地,如此恩澤與刑罰無法統一,百姓會因此戲謔放蕩。百姓行為若淪為放肆違逆,其誰可為王?如此不知敬畏之人,當然無法超越夏朝與商朝。
原文
心之憂矣,靡所告眔。兄俤慝矣,恐不和洵。屯員𡈊溢,曰余未均。凡百君子,﨤尔藎臣,疋收疋由,疋愨疋洵。
注釋
眔。【說文】眔,目相及也。本作眔ㄉㄚˋ。凡鰥懷等字皆從此。
俤。弟之本字,義為容貌。弟弟面影,有似亓兄,故從弟從人。凡彼此相似,皆用俤。
慝。《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作慝ㄊㄜˋ。慝,邪惡也。
洵。《詩經·邶風·擊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洵,疏遠也。
員。《詩·小雅·正月》員于爾輻。員,增益也。
余。【周禮·地官】委人,凡亓餘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﨤。同及。帛書本和毛詩作及,﨤爲及之繁文。參見《郭店楚簡》。
藎。《詩·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通進。藎,進用也。後引申爲忠誠。
疋。《廣韻·上聲·語韻》疋,記也。
收。《小爾雅》收,斂也。
由。《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由,遵循也、聽從也。
愨。《荀子·非十二子》亓衣逢,其容愨ㄑㄩㄝˋ。愨,恭謹也、敬謹也。
洵。《詩經·邶風·擊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洵,疏遠也。
今譯
我心憂慮矣,其無地可傾矣,無人可訴吾衷心憂思矣。如今諸侯國相互怨憎交惡,恐會造成邦國疏遠矣。諸君之所得業已充裕滿盈,猶有餘言不足哉矣。上位眾諸君,及汝所進用之臣,切記收斂、切記守法,切記恭敬、切記疏遠矣。
原文
民不日幸,尚憂思殹。先人有言,則畏虐之。或因斬椅,不遠亓惻。
毋害天常,各當尔悳。寇戎方晉,謀猷隹戒。和摶同心,毋有相勒。
注釋
幸。《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幸,慶幸、欣幸、幸災樂禍。
憂。《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慮也。
殹。《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殹。殹,兮、也。
虐。【書·湯誥】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虐,苛也,殘也。
斬椅。《詩經.豳風.伐柯》伐柯伐柯,亓則不遠。斬伐同義換用。椅同柯,惻同則。
戒。《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戒通誡,告誡。
摶。《摶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被存。摶,集聚也、結合也。
勒。【增韻】勒,抑也。【玉篇】抑,勒也。
今譯
庶民百姓雖竟日幸災樂禍,尚且憂慮諸侯國間,互不恭敬相互怨憎。先人有言,若是如此則應以威嚇嚴懲之。然或有因《詩經.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之襲,如此便不會遠離法則。
諸君毋違天常,恪守汝德。外敵正犯,謀道惟誡。和諧同心,勿有相迫。
原文
恂求有才,聖智恿力。必罙亓厇,以暴亓狀。身與之語,以求亓上。
注釋
恿【說文】恿,氣也,健也。亦書作勇。
暴【孟子】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朱註】暴,顯也。
今譯
應放下身段,禮賢下士,四處覓訪搜尋民間有才者。之于聰明睿智之才、勇猛有力之人,皆須三顧茅廬以顯誠心,以現其況,使民已詳。屈尊以求,躬身談訪,以求其佐。
原文
昔才先王,幾有眾俑。{恆治}庶戁,甬建亓邦。平和庶民,莫敢㤠憧,{萬民}戾之,不{戁以寍}。
{民}甬協保,罔有怨誦。恆靜獻亓力,畏燮方讎,先君以多功。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俑。禮記孟子之俑、偶人也。俑厵偶之假借字。此指創業惟艱之時,少有協襄之人才。
㤠。【博雅】㤠㤠,憂也。或作㤡。
憧。【易咸咸卦】憧憧往來。憧ㄔㄨㄥ,意志不定也。安定,靜止。
戾。《詩·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職盜爲寇。戾,安定也,靜止也。
協。《書·堯典》。傳曰合也。協和萬邦。協,合共同也。
誦。【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誦通訟。
靜。【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燮。【書·洪範】燮友柔克。【爾雅·釋詁】燮,和也。
讎。《書•泰誓》誕以爾衆士,殄殲乃讎。同仇也。仇敵。
今譯
往昔先王有才,身邊何來眾多協襄人員,先王常專心治理國政,庶幾免無各種災難,以此建立邦國。使庶民平正和諧,令其意志未敢放縱也。萬民平和安定伏之于國,邦國方無難以寧。
百姓因此和睦安定,毫無怨言與非議,常爭相貢獻一己之力。威服四方諸侯,安定邊境讎敵,前代君王因此建立許多功勛偉業。
原文
古{戁不寍},{氒讎亾燮}。{隹我}元君,甬有聖政悳。以力及作,燮仇啟國。以武及恿,衛相社禝。褱慈幼弱,羸寡茕蜀。萬民俱憖,邦用昌熾。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褱。【師古註】褱,古懷字。
羸。《國語·周語》。此羸者陽也。羸,弱也。
茕。《書·洪範》。無虐煢獨。茕ㄑㄩㄥˊ,單無兄弟也。
蜀。【爾雅·釋山】蜀,獨者也。
憖。【晉語】憖庇州犁焉。憖ㄧㄣˋ,願也。
熾。《詩經·小雅·六月》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熾,強盛也
今譯
我邦國未建之初,天下混亂不寧,邊境外患未平。惟昔我開國君王,以有超凡之德政,戮力作為,靖定仇敵,建立邦國。武備勇兵,衛輔邦國,關懷愛護年幼弱童,救助照顧鰥寡病痛,孤獨無依人種。萬民皆願拱護來朝,邦國因此繁榮強盛也。
原文
二啟曰:天猷畏矣,豫命亾成,生{尔悳}戁。不秉純悳,亓厇用失縈。莫好安情,于可有靜?莫爯氒立,而不智允盈。莫{當尔悳},{而不戒悳}刑。自起俴虐,邦甬不寧。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情。《韓非子·主道》虛則知實之情。情,謂情實也。實情也,情況也
靜。《墨子·非攻》卿制大極,而神明不違,天下乃靜。靜,止也、安定也。
爯。爯古文同稱。
立。【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亓牧,立亓監。立,置也,建也。
智。同知也
允。《書·堯典》允恭克讓。《爾雅》允,信也,誠也。
盈。《易經·謙卦·彖曰》人道惡盈而好謙。盈,驕傲也,自滿也。
虐。《書經·盤庚中》殷降大虐。虐,災禍也,災害也。
今譯
臣再啟表奏:上天可畏矣!懈怠天命必萬事無成,徒增邦國德政困難。若德政不秉,則政治施展措施會淪為空轉。若未能安定現況,何來永久安定矣?
一邦之國一但不稱信制度與準則,又毫無誠信可言與驕傲自滿。原本德政不能正當實行,卻又恩澤不戒慎分明,刑罰不並齊,自然會引發淺顯之災禍。雖說是星星之火卻足以燎原,邦國當然會因而開始不得安寧。
原文
凡隹君子,尚藍于先舊。道讀善贁,卑匡以戒。{恭先}功績,龏潔亯祀。和悳定刑,政百有司。疋訓疋教,疋裁疋謀,各圖氒羕,以交罔謀。
天之所懷,莫之能枳,天之所枳,亦不可懷。反反亓亾成,甬匡可畏,悳刑態絉,民所訞䚹。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讀。【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讀猶瀆也。
亯。毛詩之例,則獻于神曰亯,神食亓所亯曰饗。
政。《詩·大雅·皇矣》。亓政不獲。釋文曰政,政教也。
羕。釋詁曰羕,長也。引申之爲凡長之偁。
交。《小爾雅》交,易也
罔。《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亓優矣。罔,災禍也、冤屈也。
枳。【孔叢子·刑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小爾雅】枳,害也。
反反。《詩經·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板板本作反反。違背常道也。
態。《楚辭•離騒》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態,情狀也,態度也。
絉。【玉篇】絉ㄕㄨˋ繩也。引申為約束,制裁。
訞。《荀子·非十二子》如是而不服者,則可謂訞怪狡猾之人矣。訞,邪惑也,怪誕也。
䚹。《玉篇•言部》䚹ㄆㄧˇ,具也。今作庀。
今譯
上位諸君,汝等之德行尚難超越前人矣。其因汝等所行之道業已輕慢敗亂,所施之善亦又已乏善可陳,希望汝等要匡正錯誤並引以為戒。恭敬宣揚先帝功績之時,須要誠心聖潔祭祀之。
調和德政,確行刑律,朝政百官各有所司。記得誡導,記得育誨,記得栽培,記得謀劃。各種政事須圖永續經營之態,來改變既有不良屈解之謀劃。
上天所要關懷者,無人可毀敗也。上天所要毀滅者,無人可保護矣。自己乘戾違反常道,是會造成毫無成就,如何以此來匡正威信矣?蓋因德政刑罰約束制裁與否,百姓就具此產生邪惑與怪誕矣。
原文
約結繩剸,民之關閟,如關柭扃鍵。繩剸既政,而五相柔䚹,遹易凶心。研甄嘉惟,料和庶民。政命悳刑,各有常次。邦亓康寍,不逢庶戁。年㝅焚成,風雨時至。
此隹天所建,隹四方所祇畏日。亓罰時當,亓悳刑義利
注釋
約。【詩·小雅】約之閣閣。【傳】約,束也。
結。【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說文】締也。
繩。《淮南子·天文》亓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繩,規矩也、準則也。
剸。【荀子·榮辱篇】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師古曰剸,讀與專同。獨斷也。
閟。《說文解字·門部》閟,閉門也。
柭。柭ㄅㄚ木棒。
扃。《說文》扃,外閉之關也。
鍵。《淮南子·主術》五寸之鍵,制開闔之門。門閂。扃鍵同今關鍵也。
政。《論語·有政》政者,有所改更匡正。政者,正也。
五相。《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衆。
遹。《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遹ㄩˋ,遵循也。
㝅。㝅古文穀字。
焚。《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焚,燒田也。
義。《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義,適宜也。
今譯
邦國之規範與制度,實是制約百姓之關鍵也。有如門栓其若滑順,法令自然合乎規範。各司官員之作為必柔順以具,如此可改變原本兇惡之心。考察甄別良好之謀略計畫,調和百姓和諧相處。如此政策、法令、德政與刑罰,各有正當執行之秩序,邦國就會安寧,不會遭遇到各種災難。就會五穀豐收,風調雨順。
此類政令德刑、邦國制度、社會規範,皆是上天所設置,是天下四方皆須敬畏之。上天所設處罰與規則,皆合于時宜而恰當,所設之獎懲制度都,亦是合適也。
原文
如關柭不閟,而繩剸失揆,五相不疆,罔肎獻言。人訟攼違,民乃嗥囂,靡所并依。日月星辰,甬交亂進退,而莫得亓次。歲廼不厇,民用戾盡,咎可亓如台哉。
注釋
揆。《左傳》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揆,管理也。
疆。疆通彊。
攼。《周書》㪋我于艱。《集韻•翰韻》曰㪋。《説文》曰攼止也。
嗥。《說文》嗥,咆也。
并。《莊子•天連》至貴,國爵並焉。并通屏、摒。摒除也,拋棄也。
戾。《墨子·尚同中》戾通癘。疫病也。
台。《書經•湯誓》今汝亓曰夏罪亓如台?台表示疑問。台,何也。
今譯
又譬如門栓若不滑順,法令就會不合常規,官員就不會勤勉努力,其皆不願意進獻建言。諸多禮儀皆被違犯,百姓于是輕薄狂妄,行為無所依傍。日月星辰因此打亂運行規律,不再有順序輪迴,歲次因而不合常規。百姓或因得瘟疫病死,此其罪過將何以堪矣!
原文
朕隹沖人,則如禾之有稺,非㝅折人,吾靡所爰以詣。我之不言,則畏天之發幾, 我亓言矣,則屑者不美。
民亦有言曰謀亾小大,而器不在利,屯可與願,而鮮可與隹曰。于呼畏哉!言罙于淵,莫之能測。民多艱戁,我心不快。戾之不{可活}。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朕。《爾雅》朕,我也。于秦朝前,不論尊卑,皆自稱曰朕。
沖。《書•盤庚下》肆予沖入,非廢厥謀,弔由靈。沖,通僮。幼小也。
稺。《詩•小雅•大田》去亓螟螣,及亓蟊賊,無害我稺。稺ㄓˋ同稚。
折。《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折,摘取也、弄斷也。
爰。會意。甲骨文字形。本義引也,援引也。
幾。《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亓幾矣。幾,危殆也、危險也。
屑。《管子·地員》五沙之狀,粟焉如屑塵厲。屑,細碎貌、微小貌。
于呼。于呼今書嗚呼。
罙。罙,深也。此以今字釋古字也。
今譯
我年幼無知,就如尚未長大之幼苗。有如未結實果粒,其智慧未開,無法引經據典來獻言。然若我不發言,畏懼上天恐將會降災禍。若我說出,又皆是瑣屑且不美之言辭。
世俗有言,謀略計畫無分大小,犧牲器物不在美善。眾人皆能如順汝願,然鮮有能與汝同謀同劃。嗚呼哀哉!蓋言語之內涵,有比萬丈深淵無可透底,無人可揣測矣。今日百姓諸多艱難,我心實為難過矣。吾罪不可活矣。
原文
亾父母能生,亾君不能生。吾中心念絓,莫我或聖,吾恐辠之及身,我之不{幸},{社禝}是失,而邦受亓不寍。
吾甬作䚹(毖)再夂,以寓命達聖。
注釋
{ }內詞原簡片缺字,示子自補字,或有謬誤尚請指正。
絓。《廣雅》絓,懸也。通掛。懸掛。
辠。《楚辭•九章•惜往日》何貞臣之無辠兮,被離謗而見尤。辠,犯法也。辠同罪。
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晉語】德不純而福祿以至謂之幸。或表敬。
今譯
今日百姓雖艱辛困苦,但無父母尚能生存,一邦之國不可無君,無君之國不可活也。吾衷心掛慮滿腹憂傷,非吾較賢能有才。然若不表出,吾恐獲罪及身。雖吾不德,然若無法得倖,實乃邦國之失。而邦國亦此不得安寧。
是以吾書此兩首,用于警戒之詩,以為寄託吾之規勸,希傳天命,以達天令。